2)上架感言(必看)_科技之全球垄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股融资直接弃书……

  《全球垄断》这本书没有走传统商业科技一般套路化的路线,大家追看到这里也发现了主角为长远利益考虑而一直压着公司不赚钱,靠不断的融资,吸VC的血同时付出股权的代价来维系运营,所以节奏上给人的感觉有些偏慢,爽点也没有马上爆发,直到蓝星科技第一次审计财报的发布算是第一次爆发吧。

  虽然因此成绩不如上本,但剧情更稳了,也更符合逻辑了,对比昭灵前面几本商业科技文,这本也更加“真实”了不少。

  大家回忆一下这本书前面的剧情,主角“罗晟”从宿舍起家创业,从好哥们许勇两个人,到七个人,再到二十个人、三百个人……一步一步成长,每个阶段的上升期都有剧情推进,包括中前期秦微木这个角色加入帮助主角完善公司股权架构。

  秦微木这个角色最大的意义就是衬托,一家初创公司并不是很完美的,主角搞的AB股制度也不是天衣无缝的,还是有漏洞的,但这些漏洞也随着事业不断发展而补全,才有剧情往下推进的理由,如果一开篇主角机关算尽,那配角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整本书的层次感就下降了很多。

  包括一次次融资额度越来越大,也衬托了主角的事业一步步壮大。而不是boom的一下,在几十章的简短的内容里,主角就成巨头了,这样爽是爽,但只是一时爽啊,昭灵想的一直爽,爽久一点。

  简单的说就是这本书描写主角的创业史,更加细腻了,像股权激励啊、公司顶层设计啊等等,这些昭灵前面几本商业科技文都是一笔带过,以至于留下很多明显的漏洞和剧情BUG,也导致通篇看下来,主角的公司、主角崛起都很飘,就是太不真实了,太虚幻了,反派也没有智商。

  坦率讲,昭灵现在自己回过头去看以前早期写的书都感觉辣眼睛,但还是有一些读者去订阅老书,所以读者多么宽容啊。

  那个时候昭灵太小白了,至于现在算是个老白了,在真正的专业人士面前依然是小白白一个,这是实话。

  为什么昭灵以前是小白白呢?此话怎讲?就说一个例子,在昭灵写第一本商业科技文的时候天真的以为只要51%控股就能万无一失,那个时候也很固执于对财富的拥有权,而不是配置权。

  现在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在那些超级富豪们的眼里,钱在名义上是不是他的,他根本不在乎,他在乎是一笔钱他有没有支配权,或者配置权。

  而写“全球垄断”这本书的时候,因为想要自我突破一些,进步一点嘛,所以想要写一本不是太虚、写一本看起来很“真实”的幻想商业科技文。

  为此,昭灵疯狂查阅资料。

  要弄清楚什么公司架构中的“三会一层”结构、股权结构;

  融资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