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大喜_民国小斗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女儿哭则是舍不得父母亲人,感谢长辈兄嫂的养育之恩。

  母亲哭则是十几年抚养的乖女从此成为他家妇,内心极为的不舍,还有一种说法是期盼亲娘脸上的泪珠变成“金珠”,让女儿过上好日子,不管怎么说,这哭嫁的习俗是不能改的,要是哪家嫁女儿没有人哭的话,就会惹来别人的议论

  由于没有隔几条街,所以周福还特意绕了一个大圈子,一路上吹吹打打的好不热闹,拱手向着街道两旁道喜的人回礼。

  这边周福热闹的迎娶新娘,家里这边也是人声鼎沸,欢聚一堂,喜气洋洋。

  作为师娘,韩氏当仁不让的要过来帮衬的,这几天见天的来,今天一大早就过来了,周福没有长辈兄弟,家里的事总的有人主事不是。

  “小五子,你跟着这几位大哥去把桌椅板凳布置好。”

  “老马,厨房的事情可得麻利点,新娘马上就到了。”不光自己来,还将家里的老马带过来当大厨,小五子招呼客人。

  至于家里的那些徒弟们吗,今天放假一天,正好周福也给他们发了请柬,总要随一份礼过来吃顿酒吧。

  李大李二两兄弟作为一个院里住的自然要比别人亲近一分,李大接待宾客送的贺礼,李二在一旁记账,十几文到几块大洋不等,一斤鸡蛋两斤白糖三尺红布也是不少,总之种类繁多。

  街坊邻里也不在乎东西,今天别人送过来,明个你怎么送过去,添加多少随你自己的心意,没有人会怪罪的,都是礼尚往来图个热闹。

  除了李大李二兄弟外,还有不少前街后巷的过来帮忙,男人们驮着自家的桌椅板凳,媳妇大婶则带着菜刀案板,过来洗洗涮涮的,烧个水摘个菜什么。

  这些都是不用主家叫的,她们都是自发过来的,谁家没个大事,所以只要谁家有大事都会自发帮忙,这种互相帮衬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习俗更好一些。

  今天黑山岛的葛家一大早就来到了,在半个月前他们接到周福专门送来的请柬时就在算着日子,等这一天一到,立马起早就来了。

  作为岛民他们没有什么岸上的朋友,见周福亲自送请柬将他们当做正经亲戚看待,葛家很是欣喜,为此葛如海还存了好几天的鱼获。

  一早就到就是为了为周福的婚宴上多添道菜,此刻葛如海正在堂屋说着话,葛大娘和她媳妇就在厨房隔壁的炕房和一众陪客的大娘们唠着。

  本来就没有多少路,再怎么绕也不济于是,所以很快就到了家,看见新浪花轿临近,一旁的小子们马上就点燃了炮竹。

  没有十里红妆那样夸张,也没有一百零八抬那样的豪气,黄家的嫁妆只能说不出众也不丢人吧。

  两口樟木箱子,六床被子,一套百子千孙木桶,四个彩绘白瓷罐子,一张拔步床,一顶双开的立柜。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