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五一章 蒙古战法_三国之宋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光芒而被掩盖了,蒙古骑兵近战也很强,起码在游牧民族前列。

  谷/span蒙古人近战主要兵器是弯刀和枪。

  《黑鞑事略》是原历史彭大雅出使蒙古的记载,蒙古人“论其长技,弓矢为第一,环刀次之。”

  与女真、契丹擅长用重兵器不同,蒙古人近战主要兵器是弯刀。

  一种仅仅利用战马冲锋,就能割开对手甲胄的锋利武器,当然这指的是轻骑兵!

  对付重骑兵蒙古人用枪矛,《黑鞑事略》还有记载蒙古“有长短枪,刃扳如凿,故着物不滑,可穿重札。”

  这里的重札,就是重甲的意思,那怕是步人甲其实也是扎甲的一种,只是工艺更先进!

  蒙古人的矛也有特点,在铁颈处有一个钩,可以把敌人从马上钩下。而且,蒙古军队还使用一种两头皆有枪头的长矛,同样跟中原有很大不同。

  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如今陆衡大宋的金枪骑镰钩枪!

  都是钩东西,金枪骑钩的是马腿,而蒙古人钩的是人!

  但是徐宁是水浒传人物,历史上可没有这号人,岳飞用镰钩枪破铁浮屠也是岳全传的描写。

  历史上的岳飞破铁浮屠用的可是麻扎刀,以沟壑躲藏砍马腿战术,并没有真实镰钩枪的记录。

  《水浒传》、《说岳全传》可都是明清的产物,时隔百年后!

  说完野战,再说说攻城。

  前文说过蒙古人有众多森林资源,况且蒙古人不似其他草原民族那样不善攻城!

  女真南下没有碰到像样的抵抗,赵宋要么弃城而逃、要么望风而降,唯一的攻城战并州被王禀用不到两万军民死守了一年才弹尽粮绝而破。

  至于辽就更加不堪,檀渊之盟以前辽军都是孤军深入,碰到坚城没攻破围城后继续南下,包括当时杨嗣、杨延昭、王超、李继隆等众多大将都在辽人后方坚守。

  如此才形成契丹人孤军深入的情况,迫使契丹签署百年和平条约《澶渊之盟》。

  萧挞凛死后当时可是有人建议以城池坚守,口袋阵彻底全灭辽军,只不过当时赵恒没有采纳罢了。

  以当时辽人孤军深入、元帅被击杀士气动荡的劣势,赵恒有一些骨气让王超、李继隆、杨嗣等人截断辽人后路,那历史又是另外个篇章。

  扯远了,说回来!

  女真、契丹不擅攻城,熟知的匈奴、鲜卑、柔然等就更加不善攻城,但是看回蒙古。

  从一开始对战乃蛮攻寨都麻烦,慢慢发展到花剌子模的城池尼沙普然城、都城玉龙杰赤、撒马尔罕都是数一数二的坚城,最后郭侃一路西征打破了欧洲700多个堡垒。

  先不说传说中的回回炮,就在没回回炮之前蒙古人学会了抛石机和弩炮等攻城器械,除了器械外细菌战、俘虏战等等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说,科技先进、战术无赖蒙古人就是无敌了?那还打什么?

  某种程度上,还的确如此!

  蒙古一路西征灭了三十多个国家,不可一世的十字军东征都一败涂地,扫平了东欧!

  如果不是蒙哥之死让各路大军回蒙古结束了西征,还真不知道能够打到哪去。

  当然这个某种程度指的是西方,在东方蒙古人还是碰到了不少的钉子……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