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先秦练气士_儒家修身:读书人从大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七百二十个穴位,有那么几十上百个穴位,已经算走运了。

  就连诸子百家的普通弟子,也不会一下子告诉他们所有穴位的位置,而是根据地位来授予。

  所谓的把毕生功力传给别人,就是将自己的气,传入对方的穴位中。

  对于普通的江湖子弟而言,纳气已经足够行走江湖了。

  但对于诸子百家而言,武功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学说的理念!

  于是又有了“养气”一说,都根据自己的理念,让气有了独有的属性,也就是所谓的“心法”。

  原本这个“气”是没有属性的,是“原气”,但却能通过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心”,养出独有的属性来。

  就好像孟子有一颗浩然心,所以养出了正大刚直的浩然之气。

  道家天宗的理念是融入万物,所以养出了忘川秋水,心若止水等心法……

  道家人宗的理念是悲悯众生,所以养出了万物回春的心法……

  就连普通的江湖子弟,也能养出心法,比如白凤,心中追求自由,如鸟飞翔,甚至想要速度快过死亡,于是心法偏向轻盈迅捷,还能沟通鸟类……

  心法心法,自然跟“心”有关了。

  当然,这个世界奇奇怪怪的东西多了,通过一把名剑,把气养出自己的属性,也说得过去……参照高渐离的易水寒。

  当气有了自己的属性,完全属于自己后,在“纳气”,“养气”之外,又有“行气”一说。

  穴位跟穴位之间打通彼此之间的路线,让气贯通流转,这个路线就叫脉络……因为这个时代医家还没有发展处经脉一说,所以不叫经脉,叫脉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带有属性的气,在不同的脉络中流转循环,又能带来不同的效果。

  纳气,养气,行气,彼此之间是并列的,“纳气”足够深厚,也能干掉“行气”,所以没有绝对的强弱。

  区别仅仅在理念。

  不过有理念的,道路比没有理念的,终归是长一些……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景拿到“纳气法”后,并没有急着去修炼,已经入了“定”境的他,已经能够定住自己的心神,让自己不在急躁。

  而是将整个“纳气法”读通,读懂,搞清楚原理,又花了一天的时间一一对应的找准了自己身上的穴位。

  之后又花了一天时间,将整个过程在脑海中反复模拟,思索,确保没有任何差错。

  直到此时,高景才正式开始“纳气”。

  这就是所谓的“先致其知”,先知道该怎么做。

  已经入了“定”境的高景,自然能很轻松的做到“意城心正”。

  “意城心正”的纳气,效率可以用“飞”来形容。

  不是一个穴位一个穴位的纳气,而是七百二十个穴位一起“纳气”!

  。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