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0章 签约艺人的标准_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演员。

  “…市场繁盛期大概还有五六年,商业片吃肉、文艺片喝汤…”

  其实,主流的甜宠青春、古偶剧让“特别脸”演员来演,也不符合大众审美,对剧和演员本身都没有助益,是一个相互折损的状态。

  ——既拥有男性荷尔蒙,且饰演的角色又能凸显一股力量。

  甚至一些年龄跨度大的老气年代剧,为了卖好价钱可能也会找上小鲜肉来演。

  第一条思路是看流量、比咖位。戏想卖个好价钱,就得遵循这样的思路来。

  这时候,通常老板、导演会根据自己平时看戏积累的演员印象,列举出几个合适的演员名字,告诉选角团队去接洽。

  “你自己看!”

  “不是,我拍的不是体育电影,如果我想拍《中国乒乓》,我可以设置这样的剧情:早期中国乒乓不行,经历了失败和挫折,然后刻苦训练,最终绝地反击,最后取得了胜利,为国家取得了荣誉…但我这个《乒乓》是关于天赋、训练、热爱…一个关于青春迷茫的故事。”

  真就敢上敢拍,那不被撞得头破血流才怪!

  什么档次,也敢拍天津世乒赛?

  “…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您对体育局的很多事也应该清楚吧?您说我沾惹上合适嘛?”

  而这帮人在出演甜宠青春、古偶剧之后,也迅速变得泯然众人、甚至还不如“众人”好看。

  陈曦把手机递给杨小蜜,后者翻看一下,皱眉:“长得都不好看啊!”

  这种思路,看的只是流量!

  你想找肖战,他没档期,你可以换成流量咖位相当的王一博、龚俊甚至檀健次等等都可替换。在选角导演看来,走流量挂的演员,通常形象演技相差无几,可替代性非常高。

  敲定剧本、或者前十集剧本出炉,就可以接洽演员了。

  后来,商业电影更是越来越倾向于押注熟面孔,不敢轻易启用新面孔。

  你拍天津世乒赛怎么也绕不开蔡,这事无解…

  这是事实,体育的魅力在于未知和冲击力,但在中国,乒乓球是最缺乏这两样东西的,打的人很多,但是看的人真的很少。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种片子,从内映会到首映礼,一个现任国乒的成员都见不到。现任国乒甚至宁可去拍什么《旋转吧,乒乓》…

  “咱们公司还做文艺片?”

  第二种是思路八经找合适角色的演员。对于中等预算的剧组来说,腰部演员的流量差别不大,不如认真选个合适的演员做“小而美”。

  东申培养新演员的思路没错,但可惜疫情后的电影市场遇冷。黄掉的电影项目不在少数,更不用说文艺片项目了,文艺片都直接进入“冰河世纪”了。

  “谁啊?”

  因为必赢!

  杨小蜜果断来了兴趣:“哪一挂?”

  ……

  好嘛,是体育局的意见,一堆大方向意见:弘扬体育精神、发展体育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用艺术的体育和体育的艺术,讲好体育故事,打造百姓的精神殿堂,让《乒乓》成为中国体育电影史上一座丰碑,凝聚起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

  “你写的总局官员1…”

  张静怡、周游…

  类型稀缺!

  当年屈楚萧被爆出黑料,就有业内导演预言,只要这些料不致命,屈楚萧后面还会有戏演、还会起来。他敢如此笃定的原因只有一个,屈楚萧这个类型太缺了。

  “这是上面的意见…”

  新人从电影走出来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官员1…哦,陈主任…”

  同时,选角团队也会根据老板、导演列举的演员,来找一些同款演员做备选。

  要知道以郎平这么大的能量+中国女排集体实名出演都要面对排协改名的要求,你们为什么完全没有去考虑国乒内部政治斗争这么大的风险?

  在国内,搞电影,尤其这种电影,其实就是人情世故,就是请客吃饭。

  这种题材,是编剧一拍脑袋说拍就可以拍的吗?

  沈旭东可不想沾惹这些破事,陈主任作为体制内部的人,当然也明白沈旭东的顾虑,想了想,他道:“要不你改个名?”

  “改名?”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