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九章 【河岸惊变】_猎击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沿河北最大的河流滹沱河逆流上行,至冀州西北的常山国,有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在后世,这里被开辟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在后世滥砍滥伐的刀斧之下,还能有这样一片青葱山林保留,可想而知,在三国时代,这片森林是何等广阔。

  马悍此刻正与管亥及二十狼牙飞骑,在滹沱河北岸芦苇滩旁松解马鞍,休息饮马。

  不是说要去会会老朋友吗?缘何出现在五百里之外的丛林之旁,大河之畔?

  事实上,马悍正是来会晤老朋友的。当日马悍决定前往河内战场时,选中水路。马悍对别州不是很清楚,唯独对冀州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从袁绍那里弄来的地图,就是冀州地形图,这份地图他早已看过无数遍,闭着眼睛都可以在脑海中再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河。

  黄河在三国时叫河水,并未改道,出海口在渤海湾,距离莱州湾不过几十里,就是那么近。从黄河出海口溯流而上,一路经过青州、兖州、冀州及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如果乘船从水路走的话,远比走陆路更便捷安全,更不易与沿途诸势力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因此马悍决定走水路。但走水路也有一个问题,这段近千里的黄河水情如何?能否正常行船?半道会不会有淤塞?这些问题必须要先搞清楚,否则懵头懵脑上路,被堵在半路就丢人大发了。

  在派出探路船之后,至少大半个月是没啥事了。这时。马悍从青州刺史府送达公文的驿卒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原白马义从骑将,后任平原军骑部军侯的赵云,早在去年,因兄长病故,辞别平原相刘备,回家乡常山去了。

  这个驿卒之所以会知道赵云,是因为他的兄弟也是白马义从,而且还曾是赵云手下。

  马悍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好机会啊!历史上,赵云因为对公孙瓒霸业无果的失望,进而对仰人鼻息的刘备也甚觉无望,便以兄长病亡之故,辞官而归。这一归隐,足足有七年之久。人生最宝贵、最精华的七年,赵云就这么扔在山沟里了,这对于一颗雄心,是何等的折磨?人道是好马不吃回头草。而赵云为酬壮志,不惜再做冯妇,于七年之后,再投刘备。可想而知,他对于功业的重视。

  不得不说,隐居常山,是赵云一生中最大的失策。他错过了与刘备共度患难的最好时光。以至到后来始终未得刘备重用,未能成为蜀国四征将军之一,或许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跟在领导人身边越早。资格越老,获得的信任与好处越大,这条定律,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

  赵云的失策,却成了马悍的机会。从渤海至常山,不过六百里,骑马正常驰行,不过七、八日可至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