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印度的民族问题_不败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京城文化界掀起了一股翻译介绍印度的历史地理等基本情况的热潮。在这些临时转行的文人努力下,广大市民已经从完全不了解印度的状态变成了知道那里是如来佛的故乡,当年孙悟空保护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的坎坷经历,都是发生在印度境内。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化圈的人脑子都不笨,在没办法查找到足够有用的资料情况下,立刻就选择了创作同人作品。

  写同人的好处很多,其中最核心的一点自然就是不用费力去描述印度次大陆的世界观,只要给读者指出一个方向,其他的内容读者们自然可以去根据吴承恩的自行脑补。就算脑补错了,那也是吴承恩的错。

  现在吴畏只能庆幸叶黛主执政务院工作的时候,提拔上来了的很多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至少这些人还知道到哪里去查询资料,不会人云亦云。如果现在政务院的部长司长们上书要求吴畏派遣和尚道士去印度除妖,那他真的只能撞墙了。

  吴畏当然很了解印度的真实情况,也对那里肥沃的土地垂涎三尺,但是得益于他从前喜欢泡论坛和看军事节目,所以知道那里的水有多深。[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棉花糖]如果那里没有一直享受恒河水的印度人民的话,他也许还会考虑一下如何占有那片土地,但是现在,他觉得那里不着火就算不错了。

  不幸的是,无论是不是想永久占领,他都要给出目前稳定印度局势的办法。

  维持现在的高压统治政策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吴畏并不觉得这个办法可以长久进行下去。当年4v仅仅被日本人统治了几十年,后来常凯申公还掺了那么多水进去,结果统战六十年,向往殖民统治的人几乎把统派消灭了。以英国人在印度下过的那么大功夫,要是没有一帮人心向往之,那是不可能的。

  吴畏可没兴趣在印度打治安战,以他前世的经验,王师那么牛都没能搞定伊拉克,共和国既缺钱又缺人可不能掉进这个坑里去,他可没有几十亿元去给印度培训个位数的人才。

  让吴畏欣慰的是,王启年、蓝晓田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再一次证实了他看人的眼光。与段祺瑞的做法不同,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印度搞什么长治久安,或者千秋万载一桶浆糊。

  段祺瑞在印度的表现是有原因的。也的第七师从来就不是嫡系部队,从中央拿到的待遇自然也提不上台面,但是他同时又肩负着靖边的任务,总参也不能既让段祺瑞跑又不给他吃草,反正叶知秋也地方各省的控制力不行,干脆就允许段祺瑞在云贵两地征收边税。

  实际上段祺瑞要养军,当然不能光靠收税过日子,当初第十二师的侯硕就曾经通过他买过英国步枪。

  正是因为有这种经历,所以段祺瑞在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