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章 跳岛战术(沙漠尊享版)_苏丹的新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补给舰队上的粮草如果定期卸货分配,本可以为他的军队提供充足的给养。

  但是,那年的季风把亚历山大的舰队阻在印度河口难以前进,结果他的军队在穿越俾路支斯坦沙漠的行军中损失了3/4。

  由此可以得出,运输给养需要在离行军路线不远的地方有水路,或是河流或是沿海,不然就需要车辆,古时候用牲口驮,现代时代在地形险峻的地方也使用牲口(1874年,俄国人在征服中亚的希瓦的战争中,用了8800头骆驼为5500名士兵运输粮食),但牲口绝对比不了车船。

  许多战役都靠水路运输,著名的例子是1704年英国将领马尔伯勒征战巴伐利亚时,军需物资沿莱茵河顺流而下。

  可惜这里是沙漠,别说河流了,绿洲都少的可怜。

  所以嘛,为什么用骆驼就很明确了,毕竟亚历山大大帝用了都说好的东西,塞大帝为什么不用。

  骆驼作为一种适应沙漠和半干旱地区生活的动物,也是一种具备反刍功能的草食动物,它们的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瘤胃、网胃和腺胃。

  这种构造使得骆驼能以沙漠地区或者半干旱地区中稀少的植被上的粗糙部分为食,比如梭梭、胡杨、沙拐枣、狼毒草、野西瓜、还有仙人掌。

  可以说,在沙漠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的几乎任何植物,都可以成为骆驼的食物。

  就这一点,在这回对于阿拉伯半岛的大远征中,就已经爆杀牛马了。

  毕竟沙漠不长草的,要是用牛马运输,那就还得额外携带草料,而这将会把后勤成本提高到一个让塞大帝无法承受的地步,要知道穆罕默德-阿里所部足足有两万余人。

  以北宋时期沈括的算法来看,一个士兵至少需要三个民夫运输粮食。

  而这地方既是沙漠,又没有官道,车辆难行,只会进一步加剧后勤压力。

  换句话讲,穆罕默德-阿里的军队至少需要十万民夫。

  而为了压缩成本以及打击异端,这些民夫的损耗率会达到一个相当惊人的地步,类似的手段大概是对于出现任何疾病现象的异端分子一律杀死,当军队粮食不够时,不再为异端提供返程的粮食,而是直接驱使异端与瓦哈比派作战,或者将他们卖给当地的贝都因游牧部落以换取粮食。

  这种事情吗,苏丹那是知道也装不知道,所谓“老爷心善,见不得这些”就是如此了

  除了运输方面做文章,士兵吃什么其实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地方。

  对于沙漠的环境来说,烹饪肯定是别想了,这就是一种奢望,饮用水都稀缺的要死,哪还有多余的水来烹饪啊。

  所以嘛,干面包,腌羊肉以及一些便于携带的硬饼干就成为了主食。

  其中硬饼干最受欢迎,因为普通面包不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状态。

  而硬饼干在烘烤后储存,可以保持良好状态一年,算是非常适合军队的食物了。

  即便如此,对于后勤的问题,穆罕默德-阿里还是安排了其他的供给方式。

  除了依靠民夫的运输外,穆罕默德-阿里还特意找了塞大帝批了一笔款子,这笔款子就是拿来找当地贝都因游牧部落买粮食的钱,毕竟运输银币比运输粮食的效率还是高多了。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抢而是要买,别开玩笑了,穆罕默德-阿里人生地不熟的,别说抢这些部落了,他还得依靠对方带路。

  除了军事上的考虑以外,穆罕默德-阿里还要做政治上的考虑,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对于这次大远征中来投靠的贝都因部落,一律要给予优待,便于后续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统治。

  在这块土地上建立直接统治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塞大帝只能设置一个总督职位,同时依靠部落来统治,虽然这有隐患,但他有自信在他死前绝不会叛乱。

  而他死后嘛,火车了解一下。

  现在,到穆罕默德-阿里表演跳岛战术(沙漠尊享,什叶加速,贝奸带路之遥遥领先版)了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