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三十五章 蔡家楼台十七勇士_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尔衮虽然暂时退兵了,但是却并没有将整个辽南沿海拱手相让,而是等到本部旗丁赶来,阿敏也终于优哉游哉地率军赶到之后。

  充分发挥出了卓越的陆战军事素养,硬是凭借黄台吉吝啬拨付的两旗人马,节制着诸多城寨内的少量驻守旗兵,将长而广袤的辽南海域,守得滴水不漏。

  虽拿动不动就跑回船上,撤到海里去的明军没辙。

  但是无论皮岛的杂牌军,还是助战的觉华水师,即便是极善登陆作战的登莱水师海军陆战队,都无法深入辽南陆地,去与任何一名贝勒统帅下的旗兵拼消耗。

  用重真的话来说便是,每一名百战余生后的战士,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

  一切军事行动,都以消灭后金八旗的有生力量为目标。

  只管默默地杀,至于功过是非,就交给朝廷去抉择,交由后人去评说。

  毛文龙很想将越来越有大将之风的张盘重新收归麾下,却被他用“以报袁公救命之恩”为名,婉言谢绝了。

  毛文龙无奈,只得喟然长叹,倒也听从了张盘的建议,巡弋于海,伺机而动。

  辽南的战事,就此陷入僵局。

  就像黄台吉并不奢求,也并不希望多尔衮能轻易锁定辽南战局那样。

  多尔衮同样并不希望更并不认为,黄台吉能在即将到来的伐明之战中,轻而易举地打开局面。

  想通这一点,多尔衮即刻变得轻松起来。

  不再因为黄台吉的排挤打压而郁闷,也不再因为无缘这场伐明之战而感到心有不甘,反而对于汉文化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近一年来,他便是通过刻苦研读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从而稍解苦闷的。

  心态摆正了,排兵布阵的风格,也就更加天马行空了。

  多尔衮细思这一年中苦读过的华夏兵书,忽然灵光一闪,一场比之昔日的南关之围更加庞大的军事陷阱,便朝着张盘悄然展开。

  黄台吉对于自己将多尔衮与阿敏放在一起,既能相互掣肘,又能将东江、登莱两镇明军牢牢钳制在辽南海域,不得寸进的部署,极为满意。

  与多尔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心理差不多,黄台吉同样认为自己支开了多尔衮与阿敏,便可以藉着攻伐大明之机,好好打磨阿善与莽古泰的棱角了。

  天启七年农历五月,辽河平原南部的麦子趋于大熟。

  自命为后金天聪大汗的黄台吉,终以“明人之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并无议和诚意”为藉口,令多铎率军与济尔哈朗一同屯于辽阳一线。

  既为后应驻守后方,又专为大军供应粮草之则,同时也可相互掣肘。

  他本人则亲率包括阿善、莽古泰、阿济格、岳托、豪格在内的六万八旗子弟,并数万各族奴军,倾巢而出,再次贯彻了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