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章 此子,必须拜我儒道!_这个武圣只想当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章此子,必须拜我儒道!

  伍兆云第一时间并不是冲上去寻找作诗少年。

  而是静静的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他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着刚刚诗存白虹的那一幕。

  里面吟诗少年的声音响彻在伍兆云耳边。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诗的意境深远意境远远超出了伍兆云所能达到的范畴。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

  接着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丰艳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三句设喻。

  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

  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高!!

  伍兆云实在不知用呵词来表达此诗的意境。

  他焉能听不出来这少年正是刚才斜桥上那位?!

  大雍王朝迄今为止,已五百多年的国祚。

  却从没出过一位像样的诗人。

  诗词荒漠已经不足以形容如今大雍的羞处。

  虽说前朝也是以武立国,与大雍国情几乎不差太多,可不管怎么样,还有一位王迁之能用来当遮羞布。

  可大雍呢?

  诗坛几乎是一片死水。

  伍兆云虽平日里总说自己诗才绝艳,但他心中也清楚,他写的那些诗,被人当做茶饭闲谈还好,真若拿出来与前人对比,确实上不了台面。

  可刚刚,他亲眼看到,一首足有三尺粗细的文气白虹冲天而起!!

  这是什么概念?

  儒道一脉,以文气养浩然正气!

  如此文气,若里面那少年真是儒家一脉,走的是儒道正法,单凭此诗,他便能连跨两品!

  儒道门徒境界共有九品。

  寻常读书人若无才思敏捷,悟性绝佳,纵使读一辈子书也连品都入不了!

  而且,凭借此诗,那少年更是可以名垂千古青史留名!

  儒家一脉最看中什么?

  最看中的便是名声!

  如此才气的少年,却是只会练武的的莽夫?

  念头升起,伍兆云心中凭空出现一道急切,当下也不再管别的,伸手就要推开包厢门。

  他就一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