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收购棉籽(求月票 推荐票)_捡了福星闺女后,全村都旺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巡查结束,吴县令回县衙。

  他的马车里不仅装着一大一小两个葫芦,还有一篮子葡萄与一篮子黄鸭梨。

  被挤下马车的廖先生只能跟两个书吏缩在驴车上,一手拿着一只鸭梨啃着,一边想心思。

  他家乡在周河县的一个小村镇,跟这边的川河镇差不多大小,但那里百姓的日子很艰难,不仅是生活所迫,还要遭受地方乡绅小吏的欺压。

  原先他家日子还算好过,自从族里人得罪了乡里正的亲戚,他家便陷入苦难之中。

  里正会找各种理由给廖家加税。他家新买一把镰刀、养一只小鸡,里正乡秩都要上门收税。连过年过节孩子戴一朵头花,都要被人举报缴税。

  最后没办法,他爹娘只能卖掉田地跟他来琴川县生活,仅靠他那点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

  父母跟他在琴川县的日子虽然清贫,但总算不用提心吊胆,可他大哥二哥都还在那个小村艰难存活。

  若是他们一家能在川河镇生活就好了,这里民风淳朴,里正村正也正直廉明,加上有自己在旁看顾着,不愁日子过不下去。

  唉,等回县衙,自己就跟明府说说,看看能不能允许他廖氏族人过来定居。

  若可能,他便让族人在川河镇扎根,哪怕让他们去荒山开荒也行,总好过在周河县苟延残喘挣扎求生。

  东陈村。

  明府大官人刚走,就有人寻摸到东村要求购买棉花棉籽。

  这些人穿着富贵,一看就是富豪大户的管事们。

  东村人已经被里正与村正交代过,不许将棉花与棉籽卖给外人,所以并不理会这些管事模样的外乡人。

  哪知这些人不死心,将棉籽价格提到一两银子一斤。

  这下众村民哗然。

  有人备不住诱惑,偷偷卖了五十斤棉籽出去,得了五十两银。

  开了这个口子,那管事一次次找他,要求他再卖一些棉籽。

  于是这人又卖了一百斤棉籽给管事。

  纸包不住火,这事儿终于被人发现,告诉给了村正陈三友。

  陈三友气坏了,立刻找到大哥陈富,要求他给全村人一个说法。

  没错,这卖棉籽的就是陈族长的二儿子。

  陈族长也很生气,当即喊来二儿子陈家珍,质问他为何私自出售棉籽。

  “不就百十斤棉籽嘛,有什么大不了。”陈家珍满不在乎道:“你们也可以卖啊,一两银子一斤呢,比卖金耳都划算,谁又不是傻子,能看钱不赚?”

  陈富气的拎起棍子追着他揍。

  陈三友也气坏了,指着侄儿喝道:“你知不知道这是县令要求的,你就缺那点儿钱?”

  陈家珍抱头躲着老父亲的竹棍,还不忘回嘴:“县令他能给咱们一两银子一斤吗?我脑子又没病,为啥有钱不赚,却要低价卖给官府?”

  陈三友一时语塞,但县令的话他是认同的。

  一旦棉籽被富豪世家收去,村里其他人再想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