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1章 皇帝 算计和李广_汉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的,便是皇帝和臣子的关系,大致亦如此。

  皇帝高高在上,将满朝文武尽收眼底,就算大臣们有些十分细微的举动,往往都会被皇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等着合适的时间来收拾你。

  所以,跟皇帝玩心眼子。

  还是免了吧。

  “杨川,盐巴调料肉禽蛋之类的,咱们可以想办法从长安城那边运过来,可是这精铁快用完了,该想想办法了。”

  曹襄使劲挠着其硕大的脑袋,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可惜,陇西郡这边没有什么像样儿的矿山,否则,在你当太守的这几年下来,咱两家就能赚个盆满钵溢。”

  陇西郡没有什么像样儿的矿山?

  杨川笑而不语。

  陇南之地的金矿,白银的银矿、铜矿,平庆两地的煤矿、石油,翻过祁连山,整个河西走廊不是铁矿就是铝矿,对了,还有后世被称为镍都的金川,号称全球第一!

  至于说盐矿,光是杨川知道的,便有三四个地方产盐,譬如青海湖出品的湖盐,能让汉帝国吃用一两千年还不止……

  在旁人眼中颇为荒凉的陇西郡、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以及遥远的西域之地,在杨川心里,简直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咱们的生意,该咋做就咋做,不过,得想办法在物价不大涨的情况下赚点钱,要不然,皇帝便会怀疑其中定有猫腻。”

  杨川想了想,还是叮嘱几句:“过段时间,我在这边想办法寻一处盐矿,你的咸鱼就不用往西北这边运送了,成本太大,没赚头……”

  ……

  特殊时期,凡事从简。

  眼看着大军就要开拔,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还在等着霍去病和他的三千羽林孤儿,杨川在陇西郡的‘一揽子计划’却有序开展,并不曾因为要打仗,而将基建、农业和赚钱的生意落下。

  ‘首阳书院’的开学工作已接近尾声。

  杨川的生活节奏,也终于慢了下来。

  教教书,育育人,适当的时候,敲打一下动不动就有点飘的三名小妇人;收收礼,会会客,偶尔还会带着豹姐、傻雕去附近的首阳山去游玩一回,就很是惬意。

  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人嘛,整天急吼吼的去干事,成与不成倒在其次,关键是太过无趣,整天想着与人勾心斗角,还不如提前筹备、算计,一锤定音的将事情给办成。

  陇西郡的地面上,也渐渐消停下来了。

  李氏家族的几十个分支,在杨川手中分别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又是爵位又是府邸,绝大多数门人子弟进入首阳书院读书,三五年下来,怎么着也能混个一官半职,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故而,此间狗大户对杨川的抬举,也是真心实意的,只要他有所需求,一般情况下,往往都是有求必应。

  那些老李家的少年人也很争气,在甚为繁华的临洮新城上学时,很快就学会了不少没什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