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4章 罗大善人_西川欲晓190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爷不是你那人。你当我是傻瓜。这些货拿回去就可以换更多的粮食。不是拉过来又可以换更多的货。这简直是在滚雪球。这是干载难逢的商机。

  特别是还有不到两个月过年。就是再穷的家要给娃娃买两个糖吧。

  现在购物券儿成了香馍馍。谁也不可能把购物券儿给别人。

  "范东家给你打个商量。还真有人敢这时提出。聊/券的事?

  说话的是一同来的段东家,段老爷。“范东家是这么一回事,我想把我家龙门子(四合院总进出口俗称)翻新一下,正好需要这里洋灰(水泥),购物券肯定是不够的,我的粮食给你换购物券儿,你去我家拉粮食,绝不让你吃亏,需要多少粮食就拿多少粮食。”

  老段用诚恳的眼神望着范老爷。要不是本地方人,大家知根知底,还真被老段的形象所迷惑。

  妈哟,长个猪相,心头敞亮。当真以为我范老爷是傻子嗦。

  你真收了他高价,他不把他骂死。他把购物券拿去,进了货,先占了市场,形成销售渠道。被别人占了先机,后来的人就不好开展工作。

  "段兄,你我两个啥子关系?说这些。如果真的没有办法了,我给你就是了。

  不过我到可以给你出个主意,段兄你要洋灰,仁义社要粮。你只需把你的购物券在这里交个定金。然后两三天过后拉粮食过来。不是就解决了吗?

  "哎,你看我好笨。这办法都没想到,范兄,谢了。

  "你我两兄弟,哪里存在呢?"范老爷心道,小样,还骗我。

  好货太多大家都选花了眼,个个笑逐颜开,满载而归。

  范老爷一回家,马上组织人去收粮。

  一面收粮一面把货全出了,狠赚了一笔,他把粮收的差不多了。但消息也已渐渐传了出去,路上尽是往浦江送粮的人。

  范老爷也正想送粮,却来了仁义社的干部,告诉范老爷粮不必送了,就地收购他的粮,将谷子碾成米,沿路架起大锅熬成粥等过路的饥民食用。

  范老爷以前并不了解仁义社,这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对仁义社颇有好感。

  现在仁义社买粮,为灾民免费提供,让他对仁义社的好感又增加了一层。

  仁义社仁义军,仁义之名,名不虚传。与这样的人做生意,心里踏实。

  人社干部说道,"范先生因为我们许多的产品从嘉州运过来,干山万水,运力有限。有时候货可能跟不上,但你放心,仁义社光明磊落以诚信为本,虽说时稍微拖长一点,绝不会让你吃亏。

  范老爷大肚地道:"我不是客气,实话实说,仁义社我信得过。

  一个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的仁义社,怎么会让人信不过呢?

  接下来两天把米碾了出来。饥民们到来了

  这波饥民是聚集在蓉都最后的难民。约有二三十万。全是妇女儿童老人。他们家里的壮劳力,被清军拉了壮丁。

  他们在蓉都只有等死。在罗德生的协调组织安排下。向蒲江转移。

  为了赈济灾民。罗德生把钱财全部贴进去。他卖掉了许多铺面。蓉都城是他的势力范围。为了钱,为了粮食,他将自己的地盘让了出来。换来了大批粮食供给灾民。

  为此,他得了个罗大善人的称号。

  罗德生这边把难民护送到新津渡口,到了岷江西岸,就由仁义社的接管了过去。

  为了预防可能的袭击,成立了护卫军,

  那些本身投诚的饥民壮丁,已作为运输队转运从丹棱到蒲江的物质。听说亲人们要来,纷纷要求加入护卫队

  经过十几天的教育,这些壮丁们已明白了很多道理,说是脱胎换骨也不为过。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