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24章 经历复杂的沐晴_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个时候,我家里有100多亩水稻田,雇了4个高绵人帮着种地。

  当时我父亲还做着点小生意,母亲在当地一所华人学校里教书。”

  “那时候,日子算不上有多富裕吧,但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啊,一年总有过不完的节日、总有吃不完的各种零食。”

  “我们不但不用像别的同伴那样,需要去捡拾柴火,帮着干农活。”

  “甚至根本就不用动手做家务,那个时候有一个会讲英语的阿姨,在我们家帮着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什么的...”

  说着说着。

  沐晴的思绪,渐渐陷入了对儿时美好记忆的回忆之中

  良久之后。

  叶小川问,“后来呢?”

  “后来?后来那边和咱们这边,好像闹掰了...对我们方方面面的限制越来越多,税收、罚款也越来越重。”

  “莪父亲为了避免麻烦,把我们一家人原本的黄姓,给改成了当地最常见的阮姓,想借此...求放过。”

  “然而,却没用...那些人,三天两头上门来找我家的麻烦,哪一次都得花钱消灾。”

  沐晴微微叹口气,“到后来,我家的家产,都被他们讹诈的差不多了。

  我父亲觉得,接下来的局势,恐怕会更严峻。

  于是我父亲变卖家产,带着我们一家人,迁移到了高绵那边居住...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家刚逃离了虎口,却又掉入了狼窝...”

  接下来。

  沐晴大致讲述了一下,她家前些年的苦难经历:

  自从她们一家人,从南越迁移到高绵之后。

  原本以为在那边买上一点地,一家人住在乡下老老实实种地,就能过上安安稳稳的生活。

  没成想!

  那边有个更为好玩的家伙。

  在他追求人人平等,绝不能有特殊的思想理论下,所有的旧结构,都得打破重组。

  就连每个家庭都一样:没有所谓的家长和孩子,夫妻必须分开。

  各自住进‘男营’和‘女营’。

  而孩子,则属于‘安卡’所有,不属于任何家庭。

  受不了折磨的沐晴一家子,瞅了个时机,通过给看守送点“金灿灿的纪念品”,才得以逃离了高绵。

  然后一路向北,逃到寮窝琅勃拉邦。

  在那里,沐晴那位已经本就身有旧疾的父亲,在又惊又吓又怒当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家里从此没了顶梁柱。

  最终在沐晴母亲的带领下,一家人艰难越过边境,这才得以逃回天朝。

  随后被安置在“华侨农场”定居。

  自此以后,沐晴一家人总算能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环境之中。

  但由于朝讪这边,土地本来就贫瘠,加上人多地少。

  导致就连亩产只有区区160斤的土地,那都是争抢的面红耳赤,甚至是大打出手!

  家里没有壮劳力,全是些老弱妇女的沐晴家,哪干的过别人?

  而沐晴的母亲。

  她原本是个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