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四章 青楼文会(六)_生活在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面的几项比试进行到现在其实已经算是夭折了。

  好赖就看这最后的一场了。

  诗词歌赋之所以是压轴的节目,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的大唐人都是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虽然这个时候的唐人还不算富裕,但是国力和民富却是一直在节节攀升。经济实力的稳定增长,让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这里最关键的地方离不开皇帝李世民的大力推动,在贞观元年的科举上,李世民正式把诗赋加入了科举考试内容中,而且在评卷中还占了很大的比例。唐诗正式成为了大唐士子文人的必学科目。

  这就叫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确定前四项比试正式结束之后,欧阳询睁开略显浑浊的双眼,示意老仆可以开始最后的一项内容了。

  阎立本等人也躬身后退,这最后的评比只有老爷子说了算。其余人都没有资格置喙。这是欧阳询作为”令官“的权力。

  老仆正待将手中的纸卷展开,里边是今天诗词的主题,这是昨晚老爷子在睡前就写好的。

  底下的文人士子是望眼欲穿,前面的表现不管是如何稀松。只要这最后的一项做好了,那这次文会就算是来着了。只要诗词做的好,扬名是必然的事情。二楼那些叽叽喳喳的富家小姐做这样的事情最是擅长。而且,拔得头筹的士子还有机会得到老祭酒的举荐。

  科举是正途,但是九品中正制虽然已经不大被提及,可是其影响依旧存在。

  门阀的扩张以及世家大族根深蒂固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他们手里掌握着很多朝堂内外的职位。虽然这李世民执政之后四品以上的职位已经丢了个七七八八,可是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这样的清贵职位依旧还是靠着朝中重臣的举荐任用。吏部文选司在选派官员的时候,重臣的举荐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能得到欧阳询的举荐或者是清河崔氏的助力,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就是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

  因此,场面开始有些骚乱。

  这样的场合对文人充满了诱惑,就连杜九章都有种摩拳擦掌的感觉。他已经得了一个”尚可“的评语,要是再从老祭酒大人嘴里掏出来一丝半点好话。那自己的在国子监的好日子就来了,由下三学转至上三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想到这儿,杜九章的心潮也越发澎湃。

  不过,还是有人对这样的气氛不以为然。

  经过了刚才的波折,陈菩提和小蛮已经不打算再待下去了。不过这点了一桌子的酒菜,不吃完了实在是对不起这花出去的银钱,这一桌子菜着实不便宜呀。小蛮和陈菩提对视一眼之后相视一笑,两人同时开动,直把筷子舞的都有残影了。小蛮有些婴儿肥的脸颊,填满了食物。活脱脱一个贪吃的小仓鼠,来回那叫一个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