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7章 学宫的变化_战国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还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是天下最珍贵的一部分,所以应当”制天命而用之”,积极地改造自然!

  而远在楚国东地的农家也搀和进了这场辩论里,他们虽然代表了小农,却并不愚昧,因为长期在艰苦的环境里苦耕,竟萌生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潜意识,他们的观点比荀子更激进,将能根除水、旱、虫等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虫等五种灾害说成是人能主宰自然界的依据。

  正反两方在大半年时间里,几乎使劲了浑身解数,想要压服对方。只不过齐鲁之儒用的法子是引经据典,在现实里无法找到依据,就强行搬运先贤言论,甚至还闹出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伪书笑话。

  而那部分受长安君“格物实验”影响极深的墨家,则开始走试验路线,据说李斯说,这些人为了证明《墨经》里的每一句话,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

  小孔成像、杠杆平衡、声音的传播与共鸣,甚至是凹凸面镜成像……就明月看来,若能把《墨经》里记载的东西加以推敲证明,这些墨家人的物理水平,大概能和21世纪的初一学生不相上下了……

  当然,这群疯狂的实验者在临淄大街小巷做实验的行为,也被齐鲁儒生抹黑为“有伤风化””装神弄鬼“。

  阴阳家虽然屁股坐在齐鲁儒生一边,但邹衍已老,这个学派渐渐以邹奭为首。邹奭有一些和他叔叔不太一样的想法,他开始暗暗将“降雨自然说”吸纳进阴阳五行理论里,开始对矛盾之处加以改造,承认风雨的产生,的确有自然因素在作用,但何时降雨何时不降,依然是“天意”。

  总之这大半年里,稷下学宫主要的学派都在积极地论战,同时推陈出新,除了齐鲁儒家依然在自己的仁义道德圈子里打转外,几乎都有了些变化。

  可最让人气愤的就是这点,虽然在实证时群儒不占理,可坳不过这些人徒子徒孙遍布齐鲁,每每依靠人数优势对异议加以抨击,屡试不爽。

  墨家的几次实验,被他们破坏阻扰,就连荀子的几次授课,也被这群人骚扰,他们当众批评起荀子忘本,不法先王,非儒也!

  稷下学宫的这股乱相,齐国王室当然也注意到了,但君王后思想较为保守,政治上她偏向黄老,学术上则偏向齐鲁儒家的纲常伦理,对荀学和墨家的作为视为洪水猛兽,所以对群儒的排斥异己,采取了默许态度……

  在讲完这半年里稷下的变与未变后,李斯道:“夫子曾经感慨过,说可惜长安君不能像那魏公子牟一样,专注学术,否则,一定能成为一代大家,开宗立派。”

  “开宗立派?”明月摇了摇头:“我年少学薄,不敢想,这一生,在学问上,只会浅尝辄止。“

  李斯深以为然:“然也,我也觉得,学而优则仕,士人一身所学,岂是要一生在这里与他人吵嘴的?一件事到底正确与否,还是得做到实事上,才能分出对错来!”

  从话语里,明月能感受到李斯对这个地方的烦躁,这是一个实干主义者,充满空想的学宫生活已经让他厌倦,他如今渴望的,是能做官,一展拳脚吧?

  ”看来,我的祁令有人选了……“

  明月心里有了主意,但没有立刻招揽李斯,而是笑道:”话虽如此,但我去封地数月,深感在如何治邑上困难重重,产生了无数疑惑,此番回来,正是想向祭酒多学一些治民、治国的学问。”

  “长安君还不知道……“

  李斯欲言又止,左右看看后,对明月说道:”夫子今年以来,屡受群儒抨击,颇有些心灰意冷,对学宫内压轧异论的风气倍感失望,已决意辞去祭酒之职!“

  ”今日,便是夫子在学宫的最后一次讲学!“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