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零八章 大战一触即发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益之,你不惦记他们吗?”

  岑国璋没有答话,而是转过头去,看向前方,朗声道:“等他们熬过这一仗再说。

  过了一会,他又说道,“雾散了。”

  怀表指针指向八点过十五时,浓雾终于消散。就像一团厚厚的纱帐,迅速从大地上被抽走,现出了站立在上面的芸芸众生。

  在山岗前方的北边,七八万人聚在十五里宽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黑压压的一片,似乎看不到边。

  阳光从他们的左侧照过来,像是在全身上下抹了一层金粉。

  他们的脸神情各异,有兴奋的,有不安的,有愤怒的,有绝望的,大多数是麻木的。他们嘴里跟着念念有词,或许脑子里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念些什么。但这是他们能坚持站在这里的唯一支撑。

  在南边,人数少很多,但阵形要整齐得多。

  明显看得出是三大块。左、中两大块是藏青色为主。他们大多数穿着皮甲、棉甲,部分军士穿着铁甲,都戴着头盔。

  前面三排的举着长枪,后面的是刀牌手,苗刀手,最后面的是四排弓弩手。二十几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其中两面最大,也最引人注目。

  “楚勇第二营”。

  “淮勇第一营”。

  在右边,穿着和队形截然不同。

  他们穿着灰色的一直到膝盖上方的呢绒大衣,双排扣,小翻领,整洁肃穆。肩上和右臂有红色肩章和臂章,标识着他们的军衔。

  他们都戴着一顶圆顶舌檐帽,帽沿是一圈红布,正中间是一颗黑色的徽章。

  大衣上背着两条交叉的皮带,把士兵们魁梧的身形都勒了出来。腰间是一块宽皮带,左右挂着弹药盒。他们在肩上扛着一枝一人高的火枪,肃然而立。

  火枪营每一排足足站了一哨三十人。

  哨官和哨士官分别站在两边。三排就是一旗,有独立的旗子,由旗士官举着,旗官和旗录事官站在他旁边,还有三个十五六岁少年,穿着镶红色的军装,身前都挂着一面鼓。

  副旗官站在另一边。

  在他们身后,是同队的另外两旗,互相之间相隔十米。他们三旗组成了一个大方阵。火枪营有三个这样的大方阵,呈倒品字布在右翼。

  一切都是那么安静,仿佛站在那里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树木和石头。

  岑国璋对着潘士元点了点头,他掏出一支长号,嘀嘀地吹响,打破了这个寂静。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