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七章 良玉明夏两师兄弟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不少勋贵族人和家仆。

  “我没有老师和小师弟那样的气魄和手段,再嚣张的阿猫阿狗,都老老实实在跟前趴在。不想跪着做官,只好和稀泥,无为而治。有事先丢给同知通判,多半时间花在《江宁时报》和《明理报》的编辑上。”

  “更不想收黑心钱,做黑心事。那点俸禄,要养活一家老小,哪敢去秦淮河大吃大喝?好了,现在奉谕进京述职,先吃师兄一顿。江宁知府,我是再也不想去做了。”

  “好像我请你大吃大喝,是收了黑心钱。”杨瑾没好气地说道,想了想又问道:“你进京路上,有拜见老师和小师弟,他们对你将来官职有什么建议?”

  “老师说我做江宁知府不称职,把我批评了一顿。小师弟说我擅长务虚,不擅长务实,建议干脆给我谋一个江淮学政的差事,驻淮安。”

  杨瑾眼睛一亮,“小师弟这个建议好,你确实不擅长务实,做做学政,管管学子,主持考试,也有更多的时间去编辑合主持报纸。”

  朱焕华对这些无所谓,只是低声道:“我拜访老师时,见到他又了许多。两鬓华发,脸上皱纹也多了不少。他自从正弘四年出京,豫章、荆楚、黔中、江淮,无一刻得安宁歇息,时时都在操心劳力。小师弟悄悄跟我说,得让老师休息一段时间了。”

  说到这里,朱焕华双眼微红,几近哽咽。杨瑾也是神色黯然,几乎要滴下眼泪来。

  “只是老师现在名动天下,功盖神州,一旦进京,如何安置?朝中那些中枢大佬们,有谁高风亮节,愿意腾位置出来?而且老师愿意进京吗?”

  朱焕华凝重地摇摇头,“老师当着我和小师弟的面,说他不愿意进京,不愿意掺和进几位阁老的明争暗斗去。”

  杨瑾叹了一口气,“老师目光如炬,洞悉万里。”

  朱焕华忍不住问道:“现在内阁几位阁老真斗得如此凶险?”

  “暗潮汹涌。表面上看,一团和气,和光同尘。实际上无比地凶险。开始时,沈首辅在洪次辅和覃阁老联手下,步步退让。沈系干将纷纷被贬或外放地方。洪系和覃系人马纷纷充塞要职。转机就发生在前些日子的后宫杨妃案上。”

  “这件案子我听说过。小师弟还借着这件案子把十大盐商中的六位悉数拿下,抄家砍头。这案子怎么又跟内阁争斗扯上关系了?”

  “内阁是我朝权力中枢,这天下任何事情,扯到最后,都可能扯到内阁,何况杨妃案这么大的事。当初吴妃杨妃都怀上龙种,皇上要册封两位,叫内阁拟个章程出来。沈首辅是尊吴抑杨。”

  “杨妃知道后,不知走了谁的门路,找到了覃阁老。覃阁老推行新政,对付的就是勋贵世家,怎么可能尊崇昌国公府出来的吴妃?于是就捏着鼻子认了尊杨抑吴。两边斗来斗去,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