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1章 督师蓟辽_开个飞机去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就行了。

  而且,大政务正在组织人,教这些扶桑女子学说汉语,相信不久的将来,情况便会好转许多。

  朱常渊回到京师的第一时间,并没有去见崇祯皇帝,而是先忙活起了自己的事情:购买了各种保和堂急需的药材和器具并且运送过来,然后,又了解了一下阿九的状况。

  最后,才找个时间进宫禀报,前来述职。

  然后,崇祯皇帝单独召见了他。

  召见的地方不是在前朝,而是在后宫中的某一处小房间,朱常渊到的时候,里面只有两个人:崇祯,还有太子朱慈烺。

  三张小桌子,崇祯坐在中间上首,太子陪在左侧,右侧则是留给了朱常渊。

  这个房间说小,那是和宫中的其他屋宇相比较,本身来说并不算小,最少也有百十平米大,由于是在夜晚,房屋四周靠墙的地方点燃了满满的蜡烛,明晃晃的,照耀的室中犹如白昼。

  “臣,陕西巡抚朱常渊,拜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常渊看到崇祯皇帝以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行了个大礼。

  “皇叔不必多礼,快快起来。”崇祯坐在那里并没有动,太子朱慈烺倒是从位子上下来,亲自将朱常渊扶起来。

  “谢陛下,谢太子殿下”朱常渊道。

  “来,入席”随着皇帝的指示,朱常渊抬起头,看了看崇祯右边的座位,抬脚朝那边走去,边走还边打量了一下皇帝,发现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这货又显得苍老了许多。

  其实在内心深处,朱常渊还是挺可怜兼同情这位大明的末代皇帝的,不管怎么说,他不是一个昏君,也并非暴君,算是一个为数不多勤于政务的明君了。

  大明王朝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轰然倒塌,三分之一的原因是他的哥哥、爷爷甚至是曾祖父所造成的,然后大明百官需要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其余的三分之一,只能归咎于天意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崇祯年间的大旱,如果不是天下民众暴动,大明何至于亡国就凭关外那些通古斯狗,算了吧。

  可惜啊

  朱常渊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走过去静静的坐在了座位上。

  崇祯皇帝端起酒杯,看了看皇太子,又看了看朱常渊,说道:“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次是皇叔与朕的第四次见面。”

  可不,第一次平台召对,搬到了温体仁;第二次是从襄阳回来,崇祯皇帝设家宴;第三次讨论蓟辽督师人选的时候,洪承畴自告奋勇,然后,朱常渊紧随其后,也自告奋勇去了陕西。这次,算是第四次了。

  “是臣的荣幸”朱常渊谦卑的说道。

  “呵呵”崇祯眼睛微微一眯,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酒杯拿起又放下,说道:“每次朕见到皇叔,都有一种回到少年时的感觉,唉”

  “陛下春秋鼎盛,为何如此感慨”朱常渊问道。

  “是啊,朕也是春秋鼎盛之年,没记错的话,今年正好三十岁,可是,不知为何,朕老是有种垂垂老矣的感觉。”

  三十岁不错,不过头发都白了一大半了,脸上也有了皱纹,如果没感觉才是有问题

  朱常渊腹诽一句。

  “皇叔”崇祯突然抖擞一下精神,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说道:“朕欲你督师蓟辽,你意下如何”未完待续。

  开个飞机去明朝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