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一一章 没省油的灯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还认可自己是大理王,自己以后还有可能回归大理,不至于被宋国圈养了。

  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的昭告,是告诉他领地的首领,以及对他友好的部落,宋军入境是他段思廉借兵。

  这样,一旦最后宋军反悔,只会遭来山民无休止的骚扰。

  宋军是厉害,但西北才是宋国的大患,不可能大军一直留在大理……

  能做到大理的王,又是在那样复杂的环境里做王,段思绝非易与之辈。

  这……愣了,都愣了,还发愁怎样提出这做法呢,段思廉居然自己提出来了。

  再一想,都能想明白了。

  这段思廉,很明显想多了。

  “这个……这个问题,段王可以与政事堂商讨出个办法来。”

  赵曦的这话,这表情,这说话时的犹豫和不确定,让段思廉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难不成宋国真有吞并大理的想法?

  宋国太祖曾说过:江山止于大渡河……

  这吕惠卿倒还真有点意思。

  吕惠卿也知道,他应该入了官家的眼了。

  官家亲政,除了潜邸旧属,就是执宰重臣,国朝太多的臣工,官家是不了解的,也不知道各自有什么能力。

  能在这时候让官家记得,有一个做事的印象,对于吕惠卿来说相当重要。

  而这一次,他算是得到了。

  若这一次,自己这能把官家的五项原则全理顺了……吕惠卿都能想象自己的前程,估计他可以不用王介甫的提携。

  早些年,吕惠卿拜见王介甫,有仰慕王安石在士林名望的成分,同时,他知道像王安石这样特立独行的官员,迟早会一鸣惊人。

  他有意搭上王介甫的车。当然了,两人在改变国朝现状的方向上是一致的。

  现在嘛……吕惠卿觉得,只要他把大理这事做成了,即便还不能进入政事堂,那也只是个时间和资历的问题。

  段思廉走了,去跟政事堂商量怎样发布诏令了。

  赵曦临行前,专门提点了富弼一声,让这个吕惠卿全程参与。

  这是个有手腕的人,并且目的性很强。

  赵曦不在乎,有目的才更容易掌控,反倒是像欧阳修、司马光那一类的,除了钻牛角尖的劲,和在士林中的威望,真不好找弱点。

  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还站在圣贤的肩膀上指责你……想多了,不想了。

  接下来,想一步步照自己的意思拿下大理,估计还有的烦。

  “段王,你这是陷我吕惠卿于不忠呀!”

  刚回大理段氏那个流亡的王府,吕惠卿就开始抱怨了。

  “工坊城是何种地方?你不知道,可以到整个汴梁打听,那是重过大内之地。”

  “我吕惠卿如此费心待段王,可段王又是如何回报我吕惠卿?见陛下?段王这就是去告御状了!”

  “段王若不喜吕某馆伴,大可奏请官家,换了就是了,何苦多此一举?”

  说的那叫一个真诚,连吕惠卿自己都有点相信了,神情、语气相当的到位。

  “吕馆伴见谅,见谅啊……小王唐突了,实在是忧心大理之现状,更不想因山民乱为而坏了与上国之情义。”

  这些话吧,没绝对的真,也没有纯粹的假。

  吕惠卿如此,他段思廉也如此。

  “上国火器之威,是吕馆伴陪同段某观摩,我大理子民血肉之躯,如何能抵挡火器之威?”

  “段某能以大理王昭告子民,也能为上国大军避免些许麻烦。想必上国朝廷也会思量,而不予对馆伴不是处置。”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