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六八章 制衡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连接,都需要李诫这个工程营造大家实地查勘。

  赵曦觉得吕公弼留守也无不可……估计不行。吕公著安抚河北道,主兵事,而河北道有七八万的新军归其领导……政事堂不会同意这样的安排。

  新军是被老护卫营军卒训练出来的,赵曦很放心,可相公们不这样想,朝臣也不这样想。

  “李明仲随同吧,有些事非李明仲不可……”

  这点很重要。

  “官家,申天赐可否暂摄工坊城?”

  看来,在政事堂相公的眼里,只要韩绛留守,韩缜是必须得随同了……

  “可!那就由申天赐暂摄工坊城。”

  富弼东府首官,文彦博西府首官,这是必须陪同的。王安石参政知事,也属于首官。

  政事堂只剩下韩绛和吕公弼了。

  国朝不排斥同殿为官,但直系同为相公,以及一文一武却非常忌讳。

  “官家,高敬贤将从狄青部、郭逵部抽调两万新军回朝,汴梁驻防的两万新军随同北上,换防河东。”

  “枢密院同时下达了老护卫营军卒集结诏令,老护卫营军卒不论如今职衔高低,均以校尉之身份,在隆德府集结,将负责签订盟约时管家的近卫事宜。”

  “同时,老臣建议,官家抵达云州时,太子必须携讲武堂校尉营归建,伺于官家左右。”

  很周全,富弼所说的,应该是整个政事堂商量好的结果。可就是不知道这些做会不会很伤人。

  高敬贤回朝,不得带本部人马,那怕他是皇亲国戚,是当今国舅,一样需要防备。

  而老护卫营军卒,对于官家的忠诚是众所周知的,唯有将他们调集回来,官家的安危才万无一失。

  同时,对太子也黄冕堂黄的做了防备,包括现在跟太子相对亲近的讲武堂校尉营……

  “另外,臣等建议,王押班随同,应召回李宪接管内苑………”

  这是内务,又涉及皇城司,本不该臣工掺合,但富弼还是提出了建议。

  如此一来,朝政由韩绛居中协调,宫内皇后主导,二皇子以监国之名参与政事。

  内苑由绝对忠于官家的李宪接管防务,可保周全。申天赐出生贱薄,有今日的成就,全靠官家一手提携,也同样绝对忠于官家。

  此两处不失,那就是朝廷稳定。

  而高敬贤为国舅,又出生老护卫营,主持汴梁和工坊城城防事宜,可制衡内苑李宪,监管工坊城申天赐。

  并且,可形成内外沟通之势,防止二皇子异动……

  赵曦不得不服,国朝的这些老相公,在玩这些制衡之道上,真的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

  内苑皇后、朝廷二皇子、朝政韩绛、工坊城申天赐、防务高敬贤,这五个点,再由接手皇城司的李宪贯穿起来……这就是一个绝对稳定的五角形呀!

  说起来,赵曦还真没怎么用心去防备过身边人。

  皇家无情感,偏偏在赵曦这里,他对身边人一直是以情感来维护的。当然,这也是赵曦对于后世那种洗脑式教化的绝对信任。

  只要是老护卫营出来的,赵曦不觉得他们会有什么异心。

  至于老六家的人,利益的关连太紧密了,不容他们生异心。甚至于朝堂的大多数朝臣,也被利益紧紧的捆绑了,他们舍不得作乱。

  在赵曦看来,反倒是薛向和赵琴,才是一切的关键。薛向掌握着整个国朝公私合营的产业,赵琴把控着皇家与臣工合作的营生。

  这才是拿捏他们的核心。

  也罢,既然相公们费心了,赵曦干脆就顺着来,把薛向也列为随同臣工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