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枣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其实是为朝廷培养从事这类新生产业经营的人才,也是为大家做榜样,树模范,让未来的产业管理有参照。”

  “从本意上,管家并非为求财,而是为国而谋。交给朝廷也就不奇怪了。”

  “而这些年官家指点的那些产业蓬勃发展,也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方式的价值。交不交于朝廷又怎样?”

  还有一点富弼没说,只要工坊城在官家手里,又控制着雁门关天险,云应四州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工坊城是各种资源需求的风向标,而雁门关和轨道运输又直接决定了云应四州资源内销的渠道。虽然官家是放开了主导权,可仍然对云应四州的资源产出有相当大的话语权。更何况薛向还是官家的死忠。

  富弼可以肯定官家有这样的心思,自己就算是为君讳吧!官家,什么时候让事情脱离控制过?

  “诸位,官家旨意的几点原则可有意见?若是没有,就明发抵报吧。同时将出关政策也由各类抵报明发天下吧。”

  富弼能感觉到官家的着急,这还在归程的马车上,就迫不及待的要将方案成文明发了。

  也确实该着急,朝廷官制改革正进行到关键时刻,就被这一次战事叫停了,还一拖就是一年多。

  如此一来,官家前期营造的环境和氛围,精心谋划出来的时机,也因为这一年多的时间给消磨殆尽了。

  前路漫漫呀!

  真正感觉前路漫漫的,还有京畿道、京东路、京西路的那些废物禁军们。

  《蹴鞠快报》、《时论》这些面对大众的报纸,在头版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了朝廷对这些废物禁军以及百姓的政策:出云中做矿工,转民籍分田地。

  这到底是机遇还是风险,真心让人难以琢磨。

  要说做矿工,在整个军伍中,已经是被验证了的事实,肯定是好事。

  可现在却是要去云应四州,那可是边州,还是刚刚收复的边州,能安稳了吗?

  大理矿城不错,那怕是在大理境内也不担心,因为大理从来没在大宋跟前占过便宜。北辽不一样呀,百多年,也就雁门一战算是大宋赢了,谁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云应四州勘探出石炭,勘探出金银铜铁铝矿,谁知道北辽会不会发疯,会不会大军压境再一次把云应四州给抢回去?

  到那时候,别说是矿工和田地,恐怕小命都不一定留下。

  可是,朝廷给的利益确实让人眼红。

  做矿工不说,还会给家眷分口粮田。

  作为禁军军卒,他们是没有田地的,只有军饷,还是被上官克扣以后的军饷。

  最早的那些矿工,一个个都富的流油了,不说每年回来探亲时显摆的样,就连亲族都拉扯着去矿城发财了。

  相比于大理,云应四州真的不算远。

  矿城才多大?而云应四州,那可是四州之地呀!禁军就再不抵,也是军卒,也受过战争的训练。若全是禁军转民,再加上驻防云应四州的新军,也未必怕北辽吧!

  再说了,听说朝廷将铺设直达云州的轨道,也就是说朝廷往关外运兵会很迅速,更不应该怕北辽入侵的。

  唉…~到底如何是好?

  朝廷之所以这次给这样的优待,恐怕是要彻底将禁军全部转民了。

  倘若失去了这次机会,或者说留下的只是少部分,朝廷还会给活路吗?

  大棒和甜枣,有的选吗?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