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六零章 换个角度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级吧,拟为正六品可否,内阁定一下。”

  自己理会错了?富弼好像有点随不上官家的思维跳跃。本以为问询礼部首倡太子参与庆典,是官家要从礼部打开太子遇袭事件的切入点,没想到会是擢升。

  至于目的是什么,只有赵曦自己清楚。

  既然是一个谋局,自然该有谋局具备的步骤。每一环都可能是突破点。

  任何事情在一种顺畅的过程中,都会令人习惯,朝堂也如此。没有太子在朝的朝堂,也是一种习惯,更何况还是整个国朝被平灭西夏大胜的兴奋中。

  就在整个朝堂,乃至国朝都处于一种兴奋中时,就连自己都没想过召回太子来参与此事。偏偏蔡卞就想到了。

  第一种可能是蔡卞跟太子有交集,或者和太子相熟并了解太子历练的情况。第二种可能,就是蔡卞在时刻关注着太子,并且知道太子的近况。

  这都需要调查。

  赵曦让王中正把所有蔡卞这些年任职的档案都翻出来了,并且将吏部的历年遣任何考评一并拿来了······这不奇怪,甚至没人觉得奇怪,都觉得这是蔡卞赌对了,一个首倡,变成了将来的前程无量。

  若其中没有什么其他的因素,这确实可以注定蔡卞的未来不可限量······毕竟是被官家关注到了。

  可惜,赵曦没有找到蔡卞跟太子任职有任何交集的地方。那只有一个可能,蔡卞在关注着太子。

  “吉甫,朕想知道,关于太子出外历练的事,以及太子任职擢升的情况,你是否跟你的门生有过交流?”

  吕惠卿是蔡卞大考那年的主考官。虽然国朝并没有座师的说法,但也存在进士及第后对主考官有尊师的行为。就如嘉佑二年,那一批人对欧阳公的尊重是显而易见的。

  蔡卞入京后,跟吕惠卿多有往来。

  但赵曦一直认为吕惠卿是个聪明人,是一个最懂得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的人,是一个权力欲望强烈,并且唯上的人。

  他甚至对于有提携之恩的王安石都是泛泛之交,跟同年也没有深交的,对于那些还看不出成就的门生,吕惠卿应该不存在以诚相待的可能。

  不过,赵曦还是需要证实一下。对于吕惠卿这样的人,不能用拐弯的方式,越直白他越明白。

  “回官家,虽然臣对太子的任职情况了解,但也知道朝廷保密法令应该如何遵守。所谓门生,就连臣都是天子门生,万不敢以师与臣工相交。蔡卞与臣一定程度上视为同乡,虽有往来,尚不足让臣坦诚相待的程度。”

  跟聪明人的交流就是这样,一个问话,就能窥明白全貌。

  “此事到此为止吧。河西走廊打通后,市易事务要比原本复杂很多。走陆路往来于西番与国朝的商客,跟走海运又有不同,在制定价格和税收时,市易寺要有所区别。”

  “国朝与西番各国的商贸往来,不能局限于一种途径。因为前朝后期的动荡,导致河西走廊的商贸往来锐减,甚至荒废。如今国朝再次贯通,市易寺要对其呵护,争取恢复前朝的鼎盛时期的繁荣。”

  “市易之事,关乎国力,是一个需要有全局观格局的官员担任的。你很不错!”

  同样是对吕惠卿这样的聪明人,有些话却不需要完全说透。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