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三三章 天马行空的思路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徙。当初赵曦的父辈,因为故土难离,整一个镇子就在这道山梁以西定居了。

  那时候,他常常听老一辈人叙述······

  赵曦不知道他这些天的梦境是不是与未来即将要发生的事相关,可这事真要他取舍时,他一样纠结了很久······这时候与后世的差别很大,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还不至于像后世那般严重。

  苏颂听了半天,硬是没听明白官家的意思。

  怎么说呢,既然是同意在渭河汇入黄河之处营造泄洪道,可又提醒了黄河泥沙有可能会导致京兆府一带良田被毁,还不想让京兆府黎民受损······哪有这样的两全计?

  “子容,朕入渭河时,曾与尔等谈起八水绕长安,尔等也知道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在长安周围形成了一个循环贯通的水系。”

  “所以,朕就想,如果充分利用这八天河流冲积形成的沟壑,以这些沟壑为基础,借人力贯通在关中平原所有沟壑,最后与黄河贯通,以此作为黄河的泄洪道,同时,在关中平原形成一个如同长安八水一般的循环泄洪体系。”

  “同时,选择合适的区域,将泄洪道跟长安八水以斗门的形势沟通,从而形成黄河水与长安八水的调节性沟通,以八水流量去灌洗黄河泄洪道的泥沙,做到人为的调节和平衡泥沙冲积。”

  “此番操作下来,朕以为不仅仅可以解决黄河泄洪的问题,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乃至避免关中平原良田的损毁程度。同时,借泄洪道引进黄河,可以促进关中平原的灌溉,促进关中平原的农桑之事。”

  或许能说赵曦是灵光一现吧,也可能是想了几十年。赵曦做这样的决断,不仅仅是想解决这个时代黄河水患的问题,更是想留下这个泄洪道营造的地形和记录,为原本的将来和后世为戒。

  千年的所谓沧海桑田,黄河泄洪冲积,势必会改变整个关中平原的地形地貌。只要留下记录,就能告诉后世人,在决断黄河相关事务上,有这样的经验和教训。

  或许,赵曦是想避免不知道会不会存在,说不清是自己后代还是父辈的那些人,省去迁徙之苦······

  苏颂不了解官家内心的那么多心思,但却是完全听懂了官家的意思。

  怎么说呢,八水绕长安,虽然不是真如官家所说的八水循环成一个水系,但是却是存在相互勾连的情形,最起码渭河就是长安八水统一的汇入的主河流。

  但是,官家所提出的这种思路,不管是真的将八水贯通,还是说在营造黄河泄洪道上,真的是相当宏大的。

  这个宏大,并不是说工程的宏大,而是格局宏大。

  没有完全平整的平原,所谓的关中平原,自然也存在沟沟壑壑的地形。充分利用这些地形营造泄洪道······再与长安八水沟通······苏颂都不知道官家是怎样想到的。

  反正他,是根本没有这样天马行空的思维。

  苏颂有点激动,站在这山梁上,虽然关中平原就在山下,却一样无法看清视线无法企及的远处。

  一激动,就有点忘记某些忌讳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