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9章 游伏论农(求票票求订阅)_原始文明成长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有的族人都能每天吃到肉食那就太难了。

  或许一些小部落的人会说,我们天天都能吃肉,那是废话,不会种地,人口又少,不打猎吃肉你吃什么,也只有同样人口超过两千之数,全部以种地为生的有姜氏才能有这样的体会,吃肉的艰难,要知道吃饱和吃好那是两码事。

  等吃完早饭之后,宣就带着勇还有游伏他们几人来到了那片空着的农田旁边,带着一些有姜氏特有的农具,来传授他们部落的种地技术。

  有姜氏的农具主要有五种,耒(lei、3声),耜(si、4声),耙(pa、2声),镰,锄。

  耒是一种用木头做成的东西,主体是一根一头削尖的长木棍,在削尖的那一头绑上一根两掌宽的横梁,看起来像是一个十字架,这东西主要是用来翻土的,使用的时候双手持长柄,把尖头对准地面,然后脚踩短横梁把尖木扎入泥土,然后向后按压木柄,可以用来掘土,功能类似铲子,但是没办法把土铲起来,只能用来松松土。

  耜是一种耒的变形工具,主体还是耒的样子,一根长木柄,末端有个短横梁,但是最靠底部的位置还加装了一个动物的片状肩胛骨,这样一来就更像铲子了,也可以看作铁锹,同样是翻土用的工具,不过比较少,毕竟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肩胛骨,而且也不结实,连接点全靠绳子捆扎固定,特别容易损坏,所以修理农具也是有姜氏的日常之一。

  耙子就很好解释了,汉部落也有这东西,一种用木棍和树枝做成的钉耙状农具,主要功能就是平整土地,前面把土先翻松一遍,后面再把地块整平。

  镰也很常见,就是收割时用的镰刀,一般用木棍和骨刀做成,有时也用石刀。

  锄头也容易理解,木棍加上一块三角形的尖锐石头,做成鹤嘴锄的样子,非常的原始和简陋,但有姜氏的族人就一直用着这种简陋的工具来生产。

  宣和游伏在旁边看着,勇带着几个有姜氏的男子在做演示,几个人站成一排,手里拿着耒耜一起翻土,翻完土就撒‘种子’,种子用粟米的壳代替,等撒完种子再用钉耙把土盖上,之后又用陶罐子浇水。

  勇对几人介绍,他们部落的老人会看天象,能够预测哪天下雨,一般他们都会赶在下雨前播种,这样就不用浇水了。

  而且粟这种粮食非常耐旱,水少点没事,但一定不能多,不然就会烂根生病,最后直接减产或绝产,所以种植粟的时候,一定要把田选在稍高的地块上,这样便于排水,总之就是要记住,一定不能让田中积水。

  游智在旁边看的摸了摸鼻子,想笑但又不好意思笑出来,就一直在那忍着,他觉得有姜氏这种种地的方式实在太差劲了,要是汉部落也用这种方式,估计那么多的族人早就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