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河东俊杰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清查田亩,平均授田便由田曹史国礼全权负责。”

  田曹掾王昶正在太原统筹政务,随张瑞大军南下河东的便是田曹副官国礼,乃是当初科考中脱颖而出的一名农学士子,被任命为田曹史。

  国礼躬身应诺。

  张瑞便将目光转向国礼身边的裴绍,如今裴绍被任命为河东太守府主簿,总领河东政务,其实与河东太守的差距只有一枚银印青绶而已,乃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裴主簿,吾既为河东太守,便有举贤任能之权,即刻起草文书,举卫氏长子卫觊为孝廉。”

  举孝廉乃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师生情分之一。

  以曹操为例。曹操由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所举荐为孝廉,开始仕途之路。

  随后便对司马家照顾有加。

  司马宣王还是个黄毛小子,未出仕时,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已经封侯拜将。

  待到诸葛亮三出祁山时,张郃才堪堪是一名征西车骑将军。

  曹魏真正掌握重兵的是四征将军,即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

  至张郃战死曹魏亦未舍得将其封为征西将军,而是封了一个由曹魏发明的杂号将军——征西车骑将军。

  而当年乳臭未干的司马懿此时官居何职?

  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

  督张郃等将共伐诸葛亮。

  由此可见举孝廉对彼此双方影响之深远。

  一旦卫觊接受了张瑞举荐为孝廉,出仕郡县,这一生便几乎与太原政权捆绑到了一起。

  而张瑞作为朝廷钦点的河东太守,一郡二十县父母官,认为他卫觊德行高洁,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举他为孝廉,他哪有丝毫理由可以拒绝?

  如此河东卫氏便自然而然的会与张瑞亲近。

  更何况,白波劫掠河东,影响最大的就当属卫氏这种世家大族。

  一群贼寇肆虐乡野,烧杀掳掠,如蝗虫过境,必然导致世家大族斯文扫地,商路断绝。

  即便张瑞不去拉拢他们,他们或许也会主动来请为前驱。

  拉拢了卫氏,张瑞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河东三望。

  河东三望指的是河东郡境内的三支名门望族,分别是闻喜裴氏、汾阴薛氏以及解县柳氏。

  薛氏出过名将薛仁贵,柳氏则是以河东狮吼被引为成语。

  裴氏那更是不必说,史册记载整个裴氏家族世代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正史立传者六百余人,先后涌现五十九名宰相与五十九名大将军,其他一品以下官员难以计数。

  现如今薛氏与柳氏都还未发迹。

  但闻喜裴氏可是已经崭露头角。

  其中头角峥嵘者如裴潜在自己麾下居功至伟,其他亦有裴徽、裴琚、裴俊各自主政一方。

  而裴氏所在的闻喜县,就与张瑞如今驻军的东垣县南北相连。

  裴氏众贤才中随大军出征河东的有两人,其一是大权在握的裴琚,其二是忠贞有武略的裴俊。

  于是张瑞转向二人笑着说道:“如今大军光复闻喜在即,某曾听说闻喜县裴柏村内钟灵毓秀,豪杰俊迈,二位谁愿为我联系一番?”

  裴琚、裴秀对视一眼,最终更加英武的裴俊越众而出,说道:“俊愿为明公前驱。”

  张瑞满意的点头,右掌摊开,谢玄立即恭敬的放上四份文书。

  张瑞便递给了裴俊说道:“裴氏家风贞洁,族人皆当世俊杰。文杰大可内举不避亲。这是两份孝廉任命文书,两份茂才任命文书。某已亲自盖上印章,文杰归族之后可自行添上族中俊才名讳。某皆举而用之。”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