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结束汉匈四百年纷争之名将(求月票)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越河而去,被找到只是时间问题。

  张瑞放心的松了口气,转而继续谈及旱灾,望向京兆尹司马朗问道:“蝗灾、旱灾皆已有所防治,旱灾中百万灾民当如何安置?”

  在解决了蝗灾与瘟疫之后,司马朗的压力骤然减轻许多,说道:“只要无后续灾害。旱灾百姓无非施粮赈济而已。虽灾民百万,其中二十余万乃是京兆尹在藉百姓。官府贷粮,彼辈能安稳渡过旱灾。”

  “余下八十八万灾民,十万前往左冯翊屯田。五十万陆续移居西河。余下十余万皆受雇于豪族及徭役,在长安兴修城池。”

  “只需平稳供粮,灾年可过。”

  灾年可过。闻言,张瑞只感觉畅快淋漓,仿佛一身热气都被吹散许多。

  世间一切困难,哪怕看似难如登天,入眼全是绝望,但只要不放弃,脚踏实地的认真处理,终能渡过难关。再回首,自己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在旱灾之前,骤闻要安置上百万灾民时,张瑞压抑的数日寝食难安。

  百万灾民!

  在自己核心精华郡国只有河东、太原、河内三郡时,治下百姓亦不过百余万。

  几乎是相当于每名百姓都要在旱灾覆盖,收成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去供养另一名百姓。

  这种情况下,在这个时代只有幽州牧刘虞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才曾经成功安顿了青、徐百万难民。

  但在无数能臣干吏夙兴夜寐、鞠躬尽瘁的情况下,征西将军府亦成功建立这一伟业,活遭难百姓百余万!使关中成为一块不弱于幽州的人间净土。

  后世评价汉末幽州:“疽溃中平甲子年,蒲蠃桑椹亦萧然。幽州别是神仙土,谷石人间三十钱。”

  张瑞相信,在带领百姓渡过灾年之后,自己也将荣获与刘虞一样的美名。

  想到刘虞,张瑞不由得想到了袁绍,转而对征西将军府长史裴潜问道:“袁绍拥立刘虞一事进展如何?”

  裴潜面露敬叹,说道:“主公慧眼如炬,一切进展皆有利于吾等。”

  “袁绍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出使幽州,请为大司马上尊号,劝其登基称帝。”

  “大司马则厉色回叱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身受重恩,未能清雪国耻。尔辈各据州郡,不思尽心王室,何故反造逆谋!”

  张瑞露出欣慰笑容,大司马这一番话算是盖棺定论了。他袁绍这种行径就是公开的造反谋逆。

  那因此而与袁绍决裂的征西将军,必然是有一颗忠君爱国,尽忠王室之心。

  此后名士俊杰再坐于一室讨论天下诸侯时,怕是很少有人会再提及张瑞的贼寇之名。

  在一系列得杀伐果决之后,张瑞成功做到了,让天下人提及自己,第一时间浮现的印象是“彻底覆灭匈奴之名将!结束汉匈四百年战事之人。”

  “尽心王室,因拒绝同流合污、参与谋逆,不惜与天下名士袁绍反目成仇。”

  有这些印象在,许多立志匡扶汉室的贤才俊杰,将会认真考虑投效征西将军府。

  便如曹操,其军队所到之处,无数人奔走投效。至中牟,任俊领数百人投之。至山阳,李典从父李乾率数千人投之。甚至安静待在许昌,名将李通还能不远千里的带着数千部众前往投靠。

  这份待遇,天下诸侯怕是没人会不羡慕。张瑞则誓要得通过踩着袁绍名声上位,获取此声名。

  裴潜继续说道:“且不仅于此。袁绍、韩馥依旧不死心,又遣使请大司马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大司马怒,收斩全部使者。”

  张瑞兴奋的抚掌而起。

  怒斩所有使节,这将使袁绍彻底颜面扫地。

  因为此事,袁绍每一次颜面丧失,都等于在间接增加征西将军在天下人心中的名望。

  或许此刻不仅天下士人,即便朝廷公卿中亦会有人觉得征西将军是可以引以为援的忠臣。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