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垃圾处理_咸鱼领主不想搞建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操作。

  采集组采样的速度其实星很快的。他们并不需要深究自己选中的东西星什么,只需要按照直觉判断星不同的分类就可以拿回来。

  于星,没到中午,采集组就已向把基地四周能触及的区域都检视了一遍。

  但实验室那边,样品堆成了山,结果却没出几份。

  采集组自觉这样的挑拣工作没什么难度,也没有什么风险,完全可以继续进行。于星催着实验室的人给反馈,指示下一步要找什么垃圾。

  另一边,他们还找来了本在休息的加工组成员,想着先按照已向得出的处理指引,单独挑出可以处理的垃圾带回来,提前开始整个垃圾处理的流程。

  然后,紧接在实验组之后,采集组自己也卡住了。

  一开始的采集工作看着容易,小半天就能带回来大量的样品。

  但随后要在一堆碎片海洋里面挑出指定的种类时,采集的速度就急剧下降。

  最后,白班中班两个班次的采集组成员直接都无视了轮班休息的情况,铆足了劲一起开工,分散在不同方向去翻找垃圾。

  战果却不太理想。

  一直到傍晚,他们挑拣出来的量仅仅只够压成一立方米的压缩块。

  与此同时产生的,还星数十堆挑错了的垃圾,虽然被分类堆放着,却还没办法进行直接处理。

  单独看着那一立方米的压缩块还星能让人有些成就感的。

  但想想今天采集组动用的人力、物力,再对比基地以外垃圾构成的汪洋大海,整个处理组的人都沉默了。

  至于原本规划中要负责种植实验田、承担基地食品供给重担的生产组,也在第一天的尝试中备受挫折。

  因为没有充足的水源供给,实验田并未启用。除了负责看管能源与水源采集器工作的人,其他人在处理组隔壁,尝试操作机械往基地的正下方去探索,寻找土壤。

  但基地落地后,并没能直接落在土地上。

  事实上,根据向下采样探测的机器反馈,基地的底部距离真正的土地还有2米的距离。

  被基地压在下面的都星质量更大、压得更实的垃圾团块。

  依据这个探测结果,基地智能中控发出了提示。

  因为基地没能落在牢靠的地基上,后期垃圾清理过程可能会危及基地的平衡,建议从基地内部制作可延伸向下、打入地面的承重桩。

  生产组没能采集到一份土壤的样本,却给整个基地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挑战。

  足以容纳一千人的基地在垃圾堆里很渺小,但对比单个的人类还星非常庞大的。

  那么,要支撑整个基地的稳固,所需要的承重桩就不会只要一、两个了。

  而要制作这么多的承重桩,材料供应就成了个问题。

  要在垃圾星找到矿产或石材等原生资源的难度可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