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55章 触怒!心绪!_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不效渔翁坐收鱼利呢?”

  魏征话落,顿引起殿上诸多大臣的喝彩声音。

  李世民此时方知一意孤行支持突厥的谋略有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双目扫视殿上诸臣,待喝彩的声音平息后开口说道。

  “朕允准秦文远所奏应对少数民族势力之策略,着新科状元,太子东宫詹事杨继兴为朕之使节出使突厥、契丹、薛延陀等部传达朕意并行安抚。”

  李世民口谕,自有中书令照旨遵行,行文调杨继兴往漠南之地出使诸部落并相机行事。

  皇上此口谕估计远在漠南的阿史那思摩做梦也未曾想到会是这般结果,早知如此,何不按齐王军令使突厥部照令施行,也不致于使部落族人往漠北迁徙使族人人口急剧减少。

  ……

  处置好突厥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事,李世民再是提及往“泰山”封禅的相关事宜使诸位臣子再议。

  “泰山”封禅之事,说起来已然是朝廷议论很久的话题。

  早在大唐贞观五年便有诸多朝臣上表皇上往“泰山”封禅,使此事成为大唐诸多臣子议论的主题,而那次的提议,却是被魏征拿命相谏而使其搁置。

  列位看官容小的闲言数语:这封禅之事纵观历史,其实也只有数位君王得以成行,而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帝王之一,李世民却是因诸多原由,致死也未能达成他心中的这个宏愿,成其为他帝王任上最大的遗憾……

  “泰山”封禅之事,自古为帝王的最高荣誉。

  于此事,其实并非每位帝王皆有此信心,有底气去“泰山”举行如此重大盛典,历史上也只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五位皇帝亲临“泰山”举行封禅大礼。

  大唐贞观年间,大唐国在李世民的强力治下,内外可算得政治清明,尤其使内政施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任用廉史等励精图治的国策,使大唐社会呈现出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安定局面。

  如此的安宁局面之下,作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如何不想往“泰山”行此等大典呢。

  鉴于前两次有大臣提议此事皆被群臣反对,李世民此次下定决心便是有臣子再予反对,那怕激起公怒也要成行。

  此事未施行之前,这老儿便将数道旨意传达往“泰山”途经的数州城,同时调动唐军主力聚集往“齐州”欲行护驾之事。

  便在各州城衙门接旨准备接驾,“齐州”贤王秦长青军令约束秦家军于齐境内避免与唐军冲突,使李世民“泰山”之行一帆风顺之时,一时、长安城往“泰山”沿线的州城衙门皆是使百姓净街,使军士军容整洁,谁也不敢因此等小事而触怒皇上这等决心。

  闲言休提,书归正传!

  说太极殿上,李世民为此事召集群臣,使荆王李元景再次提及“泰山”封禅,将其早就授意赞同此事的百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