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一章 唯一选择_交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在旅馆,陈景文看到一身日军军装的张晓儒时,差点掏出了枪。

  陈景文惊诧地说:“队长,你怎么穿成这样?”

  张晓儒笑了笑:“难得穿皇军的军装,这是来太原最大的收获。你们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有了这身军装,在太原可以畅通无阻,路上的日本兵看到他,甚至还会行注目礼。

  王朴堂说道:“报告会长,我们今天去了几家商行,看了些榨油机器,目前榨油的机器实在不少。”

  此次太原之行,主要是购买榨油机器,他跟陈景文找好旅馆后,马上去市面上寻找相关设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中国传统榨油方法主要有水代法和压榨法两种。水代法是把油料经过筛净、火炒,用石磨磨碎成浆,然后兑热水搅拌振荡,再用水把油代出。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的小磨香油,就是用水代法生产的。

  压榨法是把油料经过蒸炒、粉碎后,用杠杆或撞击方法把油压榨出来。

  土榨工具主要为木制,各地种类不一,有卧式榨、立式榨、大梁榨等。压榨法用途较广。目前全国这两种方法仍一直在应用,众多油坊的筛、炒、磨、碾、搅拌、压榨等工序仍以人力为主,辅之以畜力,只是有些油坊将部分设备材料改用钢铁。

  机器榨油技术是在19世纪后半叶由洋商引人中国的。

  1867年英商在牛庄设厂,用蒸汽机作动力,榨油制豆饼。用蒸汽机榨油,比土法“制造成本要低百分之二十,榨油量要提高百分之七”,因而一些华商也仿效。

  这些厂虽然在动力上使用了蒸汽机代替原来的一部分畜力,但是在榨油工艺上仍然沿用传统方法和设备,所以被认为是半机器榨油厂。

  1900年在美国发明了用螺旋连续挤压油料而取油的榨油技术,使取油方法从间歇式变为连续式,产量剧增。

  这种螺旋榨可用人力,构思先进而技术简单,不费很多资金,很快就被中国榨油业接受,20世纪初在营口、大连一带传开,并迅速向全东北及关内推广。

  后来中国又从欧洲引人水压机,生产效率比人力螺旋榨提高三倍多。但是人力螺旋榨因投资少,仍然在使用。

  张晓儒问:“都有些什么机器?”

  “最省钱的,自然是用人力螺旋榨,如果要高效,则需购买蒸汽机和柴油机,再配以水压机,效率是人力螺旋榨的三倍以上。”

  张晓儒问:“价格呢?”

  王朴堂说:“人力螺旋榨的机器需要一万五千元联银券,用水压力,需要八十万以上。”

  联银券持续贬值,目前的行情,一万五千元联银券,不足一千大洋。可就算如此,价格也不便宜。

  张晓儒夸张地说:“八十万?想都不用想啊,肯定用螺旋榨。这也要一万五千元?能不能还价?最好五千元就成交。”

  如果在双棠县,他还真有办法,以他的身份,一顶抗日分子的帽子甩过去,不要说五千元,甚至都不用钱。

  王朴堂轻声说:“这是日本人的商行。”

  张晓儒骂了一句:“娘的。这么贵,不如用土法榨油呢。”

  王朴堂劝道:“现在的油坊,已经没有人用土法榨油了。”

  他知道张晓儒心疼钱,就那么一堆破铜烂铁就要一万五,如果用水压机,更得八十万,根本不是三塘镇能负担得起的。

  张晓儒说:“你们再多问几家,除了日本商人外,看还有没有其他欧美商人,他们的报价,或许更低。”

  他自然不能选择土法榨油,也不能用水压机榨油,他把自己卖了,也拿不出八十万。显然,人力螺旋榨油,是三塘镇唯一的选择。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