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章 这就是北宋_带着系统回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会有各派系大佬召见说“老夫看你骨骼惊奇,关于往后你有什么想法”。有人这么问的时候,就代表一定可以做官。

  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道理和赵诚看重鬼脚七一样的质朴。谁都需要自己人,有了自己人才叫党群。抱团后才能在小冰河时期不被冷死。北宋政治上的小冰河时期就是蔡京时代。

  想升的快当然是抱蔡京的大腿。要名声好就抱清流的大腿,譬如蔡京的那些死对头。

  神仙开片时就意味着,哪怕反对蔡京也能做官,譬如在太学时只需表现的有报复有理想,清流党大佬一召见就代表可以做官了。

  因为清流党也需要抱团,需要新的血液进入组织。

  在北宋做官有几条路,一是权二代荫补出仕,这个最容易但天花板最低,基本不可能升高官。若非特殊情况或者老爹特别牛逼,这类人甚至不可能出任实缺,基本就在体制内永远拿俸禄的命。

  第二是过礼部省试。

  是的不用去考殿试,通过“教育部考试”后就在体制内了,但也有天花板,还要等吏部筛选。

  筛选的意思是:等安排完殿试的人后,如果还有实缺你就上,没有就等。

  吏部有空缺时,原则上能力优先,但这是无法量化的屁话。同等能力下“工龄”优先,譬如一样的考分,你排了五年,另外那个只排队了四年,那么你就上。但这也是屁话。

  在这阶段是最讲人脉和财力的地方,抱上了大腿就可以出仕。当然了,不考殿试的“贡士”也有天花板,正常情况下官也做不大。

  第三条路是连省试都没过的太学生,就类似于张纪㜣或教育厅长保送的特例学子。

  这不奇怪,任何事都可以有特例,如果不计较天花板和级别,有部门愿意要又有大佬推荐,太学生就可以去做官了。

  做官的同时可以再抽时间再去考试,就像后世某时期一大票已经是官的人为了打破天花板、组队去党校刷文凭那样,导致本科多如狗硕士满地走的情形。

  第四条路最硬派也最难:参加殿试考进士。

  考起后一定有官做,且不用等候吏部筛选,直接任命官职。若没有空缺,就把现任不是进士血统的官员靠边,直接让你上。这是北宋的死规矩。

  进士往上也没有天花板,可以做到宰相,且这在北宋也就意味着免死金牌。

  这些都是指文系官员。

  武臣则是另外一条路,相当容易。譬如大宋足球先生高俅家里肯定放着一堆武官的空白告身,想要的话进京和他儿子高衙内做两次嫖友,帮着欺负一下林冲之流的人就行。

  众所周知,一起当过兵或一起嫖过娼的都是铁关系。于是很快就可以有个连长(都头)之类的军职。

  当然武官在大宋没人权,有事时就会被砍的稀里哗啦,文官不高兴就可以砍,不用请旨,连向上汇报都不用。用后世一些时期的话说就叫临时工。

  在后世特殊时期,开除个看单车房的正式工程序非常复杂,几乎等于做不到。但开除个“外聘合同制”的副厂长或副总经理一句话就滚蛋。简单说就是体制内外有差别,这叫阶级。

  那么在文明时代的这些现象,在北宋只会更加粗暴。于是就形成了这里对文人近乎病态的宽容环境。

  这就是大宋。

  这些也就是赵诚最近学习到的心得,书院真有用的,在书院里的人,是这时代信息量和智商都最高的一个群体。

  想归想,人是要面对现实的,赵诚觉着,先尼玛把现在的砖搬好了,弄到一个去太学的名额再说吧……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