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一章 随我一起出关吧(三更)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马恩慧面色变得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道:“孩子问题,如何能是小问题?人都说,做皇后要母仪天下,你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本后的孩子。既如此,那本后便帮你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姐姐,皇上那边?”

  宁妃询问道。

  “不用问皇上意思了,这事,本后还做得了主。”

  马恩慧霸气地表示,然后看向李氏,道:“本后开办一个学堂,让大家的孩子都到学堂里来,即可以管教孩子,免他四处乱走,亦可以引孩子进学,识字读书,你们看如何?”

  李氏扑通便跪了下来,其他妇人更是纷纷下跪,一个个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只一日,三川门、聚宝门、东水关外的工程突然停了一个上午,父母拉着孩子,成群结队,在侍卫的引导之下,第一次进入京师。

  李九红着眼,看了一眼身旁四处张望的儿子,心中充满了幸福与感激。

  “老班头,你小儿子都二十了,要成家了,就没必要去学堂了吧?”

  李九对李老三喊道。

  李老三白了一眼李九,呸道:“我家儿子十二,咋滴?”

  李九差点没摔倒,你家儿子十二岁,长得比你高一头?去了,官府也不认啊。

  “这下省心了啊,孩子都送学堂,还管吃住,每十日可以接回家住一天,也省得我们担忧了。”

  李老三看着前方,满是感叹。

  建文元年八月十四日,皇后体贴灾民百姓,忧虑其子女安危,请旨以后宫之财,于国子监进香河以西,设京师初等学院,安置灾民子女,并辅以教育。

  朱允炆与百官商议,支持者众。

  户部侍郎卓敬主动提出,既是灾民子女,朝廷也有职责,不可仅耗后宫之财,然后从户部拨出十万两,以资灾民之女生活之需。

  户部如此大气,除了江南诸地与北直隶、山西等地秋粮稳产,税收可期之外,抄没前水师总兵陈瑄所得钱财入库,也是其底气所在。

  皇上给面子,没把这笔抄没的钱搬到宫里去,那户部也得给皇上、皇后一个面子,该支持的,也大方一点。

  京师初等学院问世,一开始只是面向灾民子女,因为招生年龄段为六岁至十二岁,此时懵懂,皆是简单孩子,还谈不上什么女德问题。

  在很多官员看来,京师初等学院并不是一个正式学堂,而是一种类似于托儿所性质的“慈幼堂”,是皇后悲悯灾民的“善举”。

  所以在京师初等学院一出来,并没有几个反对声音,但他们想不到的是,京师初等学院将成为大明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一个女子堂堂正正进入学堂的时代,就在这里拉开。

  孩童虽幼,他们终会长大。

  山西,大同。

  常千里嘴角噙着笑意,对眼前的七位晋商说道:“事情便是如此,这是我们晋商赎罪的机会,也是我们崛起的机会。诸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