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1章 两皇对峙_刘宋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防守,那才是真的胜利。

  这样败也不容易败,胜也不容易胜。

  再过一百年后那个千军万马避白袍的陈庆之就是靠着城池为掩体创造了一路从南方打到洛阳,取得七十余场胜利的神迹。

  论攻城、守城,南方的汉人在经历了永嘉之乱后的一百年早就进化出一套独特的战争理论。

  所以区区一个安邑,在刘裕眼中还是有些不够看。

  “今天休息,明日就攻城!”

  安邑,他势在必得!

  而在北方的拓跋嗣也从晋阳来到前线,进入了平阳大营。

  拓跋嗣离开平城后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往往一个咳嗽就停不下来。

  还好他平日里就是一副肺痨鬼的样子,北魏上下也没太在意。

  拓跋嗣此时也在军帐中看着挂在眼前的舆图。

  但无论怎么看,他都找不到能获胜的希望。

  刘裕,不光是在兵力上胜过他一筹。

  而且刘裕从不冒进。

  其实在他御驾亲征的时候心中就有一分幻想。

  万一刘裕看着自己前来,说不定会想办法先攻击安邑,这样的话拓跋嗣就能派北魏骑兵去偷袭一波宋军。

  可惜……

  刘裕明明这么强,却谨慎的有些过分。

  居然是先让蒯恩驻扎好营地,压根没有急着攻打安邑的意思。

  面对刘裕这个比他父亲拓跋珪还要大几岁的强敌,拓跋嗣有种埋怨对方以大欺小的感觉。

  刘裕真正对标的应该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而不是他拓跋嗣。

  这种情绪在拓跋嗣脑中停留了一会就飘散出去。

  现在想这些没有意义。

  与其想这些,不如打好这北魏立国以来最艰难的一次战争。

  拓跋嗣的目光在舆图上扫荡半天后突然发出一声轻咦。

  上党郡治所长子。

  “来人!”

  拓跋嗣秘密吩咐一番后看向偌大的北方地区。

  “这仗,也只能这么打了。”

  ——————

  第二天一早,低沉的号角声唤醒了河东这片诸夏先民耕耘过的土地。

  从蒲阪的军营中,一支支大军从中踏出。

  所有士卒身着玄黑皮甲,高举【宋】字大旗迎接朝阳,冲天的煞气让鸟兽避散。

  中军大营,刘裕的一杆【劉】字帅旗在最显眼的顶端飘荡,而旗帜之下站着的自然是刘裕。

  “出发!”

  “进军安邑!”

  三军齐发,前军手持坚盾徐徐前进,左右有骑兵崩腾,拱卫两边。大军中央一支支竖起的长戈上露着寒光,整个军营宛若一只长满了尖刺的怪兽。

  大军从蒲阪前往安邑,中间遇到长孙嵩设置的坞堡,还没来的及摆出架势,守城的北魏将士要么弃城而去,要么干脆大开城门向刘裕投降。

  没人想要在这里抵抗刘裕,做一个“英雄”。

  在大军面前,本来无懈可击的坞堡阵地俨然变成了宋军的一个个据点,个别有想抵抗的,刘裕也只是分兵扑上去,最慢的也就用了一个时辰,就可以拿下坞堡。

  强悍的宋军每接近安邑一步,安邑城中的士卒气势就弱几分。

  两天后,刘裕解除了行军途中的诸多钉子,终于是兵临安邑城下。

  而拓跋嗣,也在平阳开始行动。

  两名当世的皇者,终于是要在安邑进行这注定的一战。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