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1章 540.未来会更好_我在1982有个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捕捞蚶子?那时候可没有机器,咱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式来捕捞?”

  “锄大篙呗,现在也用。”王东虎抽着烟随意的说道。

  有老渔民给王忆介绍了一下。

  以前的生产工艺很落后,生产方式是老风船靠风力做动力,然后渔民们站在船上手持一种叫大篙的工具捞,所以俗称为锄大篙。

  这种生产方式累人并且效率很低。

  然而,它受技术影响一直持续到建国后的六十年代。

  现在渔业生产逐渐实现机械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机动船配卷扬机成为潮流,一个捕捞季能弄几十吨的蚶子。

  岛上没买卷扬机,这东西都是租赁的。

  因为蚶子捕捞季时间不长,为此专门买一台卷扬机不值当。

  于是为了照顾渔民们生产也为了能给社会给人民提供足量的蚶子,各公社出资购买卷扬机。

  当然,这样就有个问题,海货丰产跟粮食丰收一样,都有季节和时日。

  过了那些日子,蚶子就不肥了,或者会从沙滩泥沼等浅滩处转移到较深的深水处。

  这样到了捕捞季,卷扬机会变得供不应求,而非捕捞季则没什么人会租赁卷扬机。

  王祥海作为天涯岛海上作业小组的组长,他对于渔业工作有安排,提前安排人去租赁了两台卷扬机。

  按理说在毛蚶丰产季节,卷扬机太受欢迎,所以租赁单位是一台,想要租赁卷扬机,一个单位只能租一台。

  但天涯岛现在名声大、人缘好,公社的干部们也愿意交好他们,便偷偷给他们截留了一台卷扬机。

  于是,他们带了两台机器出海。

  毛蚶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沙中,尤其喜欢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4到8米水深地方。

  一般来说,它们的生命周期是七八年,从苗后开始长成成蚶是两三年时间,至此开始有繁殖能力。

  三艘机动船、几艘小舢板。

  大大小小渔船组成船队奔驰向远方海域,去寻找蚶子准备收获。

  王忆在后甲板研究大篙。

  这东西他见过,岛上渔民偶尔会用这东西贴着海岸线搅和泥沙从中筛选贝类。

  它形状很像农村拾草的耙子,后面多出来个网兜。

  不同的是为了便于舀起泥沙,它的边缘是钢铁且带有几条较大的铁齿,很锋利,往泥沙里一扫就能插进去。

  这样如果碰到水草也不怕,铁齿会梳理水草带起来。

  看着王忆研究大篙,王东权倚在船舱门上问:“王老师,待会我教教你怎么舞弄这个家伙?”

  “还用得着你献殷勤了?”有人调侃他。

  “就是,大权也要当师傅啦?”

  王东权不在意这些调侃,他得意洋洋的问道:“我为什么不能当师傅?你们谁指挥下网捕捞到过一网的红加吉鱼吗?”

  一句话把天聊死了。

  大家伙确实没有过如此壮举,所以没法回击王东权。

  就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