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35章 李世民的必征名单_满唐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那要是玩崩了呢?”

  李元吉摊开手道:“玩崩了就玩崩了呗。反正死的又不是我们的人,我不会心疼。”

  李世民咬起牙道:“那人家要是反过来攻打我大唐呢?”

  李元吉好笑的道:“我们是吃干饭的吗?我们可以驱使着突厥人去西征,也可以驱使着突厥人东征。”

  李世民愣了愣,哼哼着道:“两头跑,你忙得过来吗?”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不是还有你,还有大哥吗?就算我们不能动,李靖、李世勣、苏定方、柴绍等人总能动吧?

  他们随时随地可以率领一部分精兵,带着突厥人,代替我们杀进高句丽、百济。”

  这还不算已经埋到了新罗的李道立和刘仁轨。

  刘仁轨在历史上临危受命都能将高句丽、百济、新罗玩的团团转,如今被早早的安插在新罗,提前了解起了半岛上的一切。

  等到他出手的时候,只会比历史上更容易。

  李世民瞪了瞪眼道:“好,就算你说的可行,高句丽、百济、新罗不用大军压境,可以慢慢去磨,可蒙舍诏和林邑却不行,他们必须尽快拿下。”

  李元吉不解的看着李世民,没等李世民开口解释,他便想到了李世民非要拿下蒙舍诏和林邑的原因,然后快速的翻起了李世民写的策略,确认了策略里没有写要拿下蒙舍诏和林邑的原因以后,才缓缓开口道:“你是想兵分三路,分别从西域、蒙舍诏、林邑进入西方?”

  李世民哼了一声点点头道:“我虽然不如你了解西方的疆域,但我也看过两汉时期流传下来的各种传书。

  其中有一部就记载着汉人进入西方的方式。

  汉人除了从西域进入了西方,窥探到西方的世界外,还从蒙舍诏所在的地方进入了西方,窥探到了西方的世界。

  所以要去西方,不只有西域这一条路可走。

  蒙舍诏所在的地方的那条路也走得通。

  而林邑常有源自于西方的商人乘船而来,林邑所献的贡品中也有跟西域传来的东西类似的东西。

  所以我猜测林邑也能通往西方。

  所以我们得拿下林邑和蒙舍诏,三路进军,从三个地方一起窥探西方,即便是一方不成,其他两方也会有所收获。

  我们也不至于功亏一篑。

  要是能发现一条捷径,我们征讨西方会更容易。”

  李元吉听完李世民这一席话,被李世民这个小小的想法给震惊了一把。

  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仅仅凭借着一丝蛛丝马迹,就推断出了进入西方的道路不只有西域这一条,并且做出了一定的部署。

  这要是换做其他人,估计还在固执的认为中原就是世界的十之八九,中原以外都是蛮荒大地呢。

  就更别提去推测进入西方的道理,以及做出一定的部署了。

  “那你为何在策略中没写?”

  李元吉震惊之余,忍不住问。

  李世民在策略中丝毫没提到征服林邑和蒙舍诏的目的,只写了林邑和蒙舍诏必须征服。

  这也是他认为李世民需要他征服的地方有些多的原因。

  李世民瞪着眼哼道:“我写的策略是告诉你需要做什么,不是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我把这些都写进去,并且写详细了的话,你觉得我给你的东西会只有这一点吗?”

  李元吉恍然道:“那倒也是……”

  李世民写的可是毛笔字,不是钢笔字,看似厚厚的如同一本书的纸张,能写的东西也很有限,不可能达到像是后世书本那样的十数万言,或者更多。

  所以李世民肯定直接写行动计划,而不是在写行动计划的同时,还做出解释和注释。

  李世民这么写倒不是为了图省事,而是这个时期写东西都是这个样子的。

  都是以简短为主,尽可能的写清楚要做什么就行了。

  剩下的全看个人理解。

  如果理解不了,可以把当事人叫过来仔细询问。

  三省审核奏疏的时候就是这个流程。

  三宰们在理解不了某位大臣的奏疏以后,就会把当事人直接叫到三省里问话。

  如果当事人在外任职,就会传信去问询。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