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9章 条件倒是有一个_小关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是这般为人——那请公子细想,长文这般人物,多年不见我主,难道竟全不念故人之情?我主又非强留,少则十余日,多则五六载,待我主兴复汉室,长文自然能回到故土。”

  曹植心中咯噔一声,这才发现自己落入了诸葛亮的套中。

  他把陈群吹得宛如一个圣人,既然是圣人,怎会因为多年以前的政见不和拒绝跟曾经举荐过自己的人叙叙旧,这一叙两人流连忘返触景生情如胶似漆,之后发生什么事都是可以解释的,怎么能说刘备绑架名士呢?

  “亮当年还年少,一直颇为佩服长文的人品学问。

  我主帐下也有不少徐州之人,说起当年事,以长文的人品,自然感到几分不安。

  曹公当年在徐州做过什么?此事天下皆知。

  长文每每念及此事,都长吁短叹,感慨良多,心中多有几分自责,这次又听我等说起,立刻垂泪沾襟,自责多年来对此事不闻不问,有负当年徐州百姓。

  若是曹公愿意为当年的事情作书罪己,想来长文一定会心头大快,立刻赶回中原,到时我等一定携手相送,其乐融融。

  若是曹公不愿……呵呵,以长文的人品学问,怕是羞于再回中原了。”

  陈群主打一个人品,可曹操当年屠戮徐州之事,以他为代表的文士集体默默无语,连个屁都不敢放,全然没有名士想啥说啥的派头。

  只有荀彧拿“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这种话劝曹操以后为了战争顺利还是少杀点人比较好。

  陈群这么多年默默无语一声不吭,其实心里非常难受,觉得这不是一个名士应该做的,而见了刘备之后聊起了当年事,这位曾经的老友放弃了之前和刘备的政见不和,转而希望曹操承认当年的罪过,这不正是一个道德高深的名士应该做,而且早就应该做的吗?

  众人鸦雀无声。

  连黄忠和魏延的嘴角都忍不住抽动了几下。

  他们一开始听说诸葛亮居然毫无条件就要放掉荀攸的时候还以为诸葛亮这货趁着刘备不在家搞来搞去给自己养望,没想到他东拉西扯,一顶顶高帽子扔到陈群脑门上,搞得曹植完全下不来台。

  来嘛。

  曹植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死不承认当年曹操在徐州屠杀甚广,然后诸葛亮把今天的谈话公开出去,日后曹植在曹操面前也得认下,到时他在清流中的名声肯定瞬间蒸发大半,这种越描越黑的行为也不一定能得到曹操的欢喜。

  可要是承认了……

  当年孟子荀子在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上有冲突,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仁政才是王道,暴政就该被消灭。

  承认曹操当年的暴行,是不是说明曹操早晚应该被消灭?

  不存在的啊。

  那,那要是装此事不存在……

  好啊,诸葛亮以后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