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章 女性心理健康_女性心理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女性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其标准

  (一)女性心理健康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下这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安全安宁。”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躯体的生理、精神心理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的适应力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具体地说,健康是身体健康,躯体上没有疾病,能从容地担负起日常工作和生活,还感觉不到疲劳和紧张,正常地休息与工作;心理健康,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不因小事耿耿于怀,精神饱满,情绪稳定,能自我控制,反应问题灵敏及善于观察等;社会适应能力健康,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随遇而安,很好地参加社会各方面的活动。

  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对健康的理解带有明显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二十几年前,女性对于健康水平的要求就不是很高,而且对健康的定义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更侧重于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女性对健康的看法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健康生活观。体质要健康、心理要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逐渐成为现代女性的健康标准。

  对“心理健康”内涵的理解,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出诠释。大多数学者主张应以人的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标准,而不应过分重视个别症状的存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对心理健康下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感情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更多的是指个体保持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以及平衡的心理状态。

  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曾公布了一项上海市民心理卫生监测数据。他们进行了一项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上海约160万人心理亚健康,上海至少有160万市民迫切需要心理咨询服务。该调查抽查测试了近4万市民的精神卫生状况,其中近1/5的市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需要进行心理干预或用药控制。从同一项调查结果看,在18岁以上的成人中,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5岁以下儿童中,每10人就有1人显示心理阳性;65岁以上老人中,每5人中就有1人患老年痴呆症;产妇每20人中有1人患有产后抑郁症。而实际数据可能更高。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也说过:“随着城市竞争的激烈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加剧,都市生活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心理健康的风险越来越大。而女性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