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十八 一步一诗 七步成文_我的江湖为何如此凶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去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相见当时松下所问的是“师往何处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在这里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词,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在这首诗中,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取了以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

  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恰到好处。

  只是凡人不知这诗精妙之处,只看此间,杨恪心中一叹,随意踏了一步,道:

  “马嘶九陌年年苦,人语千门日日新。

  唯有终南寂无事,寒光不入帝乡尘。”

  这时众人眼中方露出一丝色彩来,自然是觉得这诗很好,当然,好在何处,却也大都不知。

  杨恪左右一看,再进一步,道: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不等人听个明白,杨恪朝前踏上一步,再道: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再踏一步,杨恪左右一看,院中多了许多人,杨恪再道:

  “一路经行处,莓苔

  请收藏:https://m.bqgc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